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电、超声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联合应用电、超声为6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并与同期42例单纯使用电(电组)及50例单纯使用超声(超声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输尿管、膀胱、阴道损伤发生,术后无死亡病例及腹腔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辅助Miles术;手术游离时间平均(53.3±7.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2.10±10.9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0.92±2.39)枚。3组患者手术游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电、超声进行游离既可获得充分、干净的显露,亦可使解剖更精细安全、术中出血少、游离速度加快。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电刀 超声刀
  • 简介:在多数人眼里,胆囊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器官,出了问题做个小手术,把它切掉也不影响健康,有些人甚至还用“无胆英雄”来自称。事实上,胆囊个头虽小,干的活可不少。专家呼吁,胆囊不能“一切”。

  • 标签: 胆囊 小器官 小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氩氦治疗5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5cm以内原发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31例,共3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CT或超声等影像引导下接受氩氦治疗。结果肿瘤消融范围为90%100%,完全消融病灶占69.23%(27/39)。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90.32%(28/31)、61.29%(19/31)。31例患者均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寒战4例(12.90%);肝区疼痛6例(19.36%),重度疼痛1例,体表皮肤温度触冰感,CT扫描无出血迹象,生命体征稳定,给予强痛定止痛,效果差,术后2h疼痛缓解,其余疼痛患者均为中、轻度疼痛,未予处置;术后发热7例(22.58%),体温37.1238.25℃;无血管、胆管损伤病例;冷冻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较快。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和肝转移瘤,氩氦消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 标签: 氩氦刀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针刀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小针刀术前准备及术后从疼痛,情志,健康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愈合快。结论小针手术是治疗各种神经康复、骨伤康复及疼痛的一种微创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针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腹腔镜下采用高频电和超声进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例数、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中转开放例数、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之间的差别。结果超声组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而高频电组2例中转开放手术。与高频电组比较,超声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62.7±26.5minvs90.51±40.3min),术中出血明显减少(30.8±3.28mlvs110.6±25.71ml),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提前(1.1±0.3dvs2.0±0.6d),术后引流量较少(12.6±7.2mlvs32.5±6.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5.5±2.15dvs7.0±2.5d)。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肾上腺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论超声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止血确切、术野清晰、热传导低等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切除术 肾上腺肿瘤 超声刀 高频电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治疗融合中西医之长,在临床治疗面瘫方面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文章综述针治疗面瘫的机理和临床应用。

  • 标签: 面瘫,面神经麻痹 针刀
  • 简介:【摘要】 针治疗融合中西医之长,在临床治疗面瘫方面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文章综述针治疗面瘫的机理和临床应用。

  • 标签: 面瘫,面神经麻痹 针刀
  • 简介:摘要针治疗融合中西医之长,在临床治疗面瘫方面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文章综述针治疗面瘫的机理和临床应用。

  • 标签: 面瘫,面神经麻痹 针刀
  • 简介:高频电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妇科,整形外科,皮肤科手术中,尤其擅长用于宫颈病变,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本文重点介绍高频电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 标签: 高频电刀 宫颈锥切术 宫颈不典型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应用(黄帝内经.灵枢经筋)中医小针疗法对顽固性心悸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录3例采取小针治疗的顽固心悸患者,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日志,并归纳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三例患者,间隔三日进行一次,一例针刺两次完全无症状,余二例三至五次无症状,随访半年至一年患者未在复发。结论 小针治疗顽固心悸可较大程度的改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持久,临床效果满意、适合推广。

  • 标签: 针刀刺经筋,针刀治疗顽固性心悸。
  • 简介:目的对比单独/综合使用超声(UHS)和高频电(HFE)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21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综合应用UHS和HFE组(A组),单独应用UHS(B组)和HFE(C组)各71例。在腹腔镜下行TEP手术。对各项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早期及远期随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P术中单独/综合使用HFE和UHS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综合使用HFE和UHS,优化其各自长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并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超声刀 高频电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比夫与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拉米夫组用拉米夫治疗;替比夫组用替比夫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替比夫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米夫组,P<0.05。替比夫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监测水平相似,P>0.05;替比夫组患者治疗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拉米夫组,P<0.05。结论替比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DNA载量,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