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DHD儿童的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每名患儿进行为时6个月的连续性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脑电波频率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综合注意力与综合控制力商数、比较治疗前后听觉、视觉注意力与控制力商数。结果:经过长达6个月的治疗时间,患儿的脑电波θ波相较于治疗前有所下降,β波和SMR波相较于治疗前有所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综合控制能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都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觉、听觉控制力商数上没差异不明显。结论:ADHD儿童的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效较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试听整合连续测试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肝病科护理工作,采取正反馈闭环管理所收获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录的肝病患者一百二十名,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使用正反馈闭环管理,对照组采取肝病的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当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出院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比护理满意度、出院率方面,观察组表现更加理想,P

  • 标签: 正反馈闭环管理 肝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阻肺病人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7例,将常规护理措施运用于常规组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中,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69.76±5.86)、生理功能(70.46±5.87)、社会功能(73.68±5.94)评分相比常规组的心理功能(54.83±4.62)、生理功能(60.24±4.65)、社会功能(61.67±5.32)要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0%)相比常规组的(81.08%)更高,P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慢阻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疗效,以便于积累该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每个相应肌肉部位(表一)收治60例,共19组,共1140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每组分为2两组,其中19组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接受相应部位肌肉的负重训练治疗,19组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则对相应部位肌肉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通过对比相应部位肌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肉力量等级比率及一类、二类肌肉纤维电压状况和肌肉疲劳率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等级中四级、五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疲劳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相应部位肌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肌肉电压情况都有显著提高,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疲劳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等级状况,提高患者一二类肌肉纤维电压,为患者带来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生物反馈 联合电刺激 肌肉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86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经阴道分娩产妇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3例)采用盆底肌训练,B组(43例)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性满意率及尿失禁率指标。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盆底肌力优于A组,B组患者的性满意率高于A组,B组患者的尿失禁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的康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康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论述。方法: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名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当成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进而将其划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6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又增加了以生物反馈疗法为主的治疗措施。最后就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等临床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的患者,结论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之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来说,对其实施生物反馈疗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因此应当做好相关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脑瘫伴注意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 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计6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31)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1)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脑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注意力变量检测(TOVA)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TOVA各指标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疏漏、错误、反应时、变异率等各指标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瘫伴注意障碍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的干预,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功能生物反馈 脑瘫伴注意障碍 TOVA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入了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以及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对于其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联合生物反馈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7例。其中,通过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的为参照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患者的抑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研究组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联合生物反馈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升其生活的质量,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生物反馈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患者入选时间均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所有患者均按照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每组患者各90例,分为研究组(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精神病阳性症状量表(SAPS)、心理状况、精神病阴性症状量表(SANS)以及睡眠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闭环负反馈控制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直至2021年1月本院医治的82例手术病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依照红绿双色球法方式来实现分组,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存在41例。对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方式的管道护理,实验组病人选择闭环负反馈控制,代表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2.68%相比于对照组的80.49%更高;实验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及管道滑脱情况表现相比于对照组的更理想,组间对比表明(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的管道护理质量控制期间实行闭环负反馈控制,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行。

  • 标签: 闭环负反馈控制 术后管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抑郁症治疗中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的临床有效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96例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抑郁症使用帕罗西汀治疗同时加用生物反馈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帕罗西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抑郁症时联合采用帕罗西汀与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是接受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同治疗阶段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1.54%,(P

  • 标签: 帕罗西汀 生活反馈 抑郁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痉挛型脑瘫康复治疗时,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在我院中就诊的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均方法进行两组均分,开展对照试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各设置20名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内患者选择单纯痉挛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生物刺激反馈系统进行优化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评估患者的个体状况。结果: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将其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痉挛型脑瘫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肌电组(n=30)及联合组(n=30),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其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肌电组及联合组踝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均优于肌电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选择温针灸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8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病人进入医院的顺序为其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盆底肌锻炼,一共4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温针灸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选择温针灸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膀胱括约肌的神经支配,对于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产生抑制,缓解尿失禁,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尿失禁 温针灸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训练治疗产后孕妇对其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入选的顺序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盆底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口闭合情况、尿失禁情况以及性生活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对比性。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训练对于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增加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患者的性生活,促进其阴道口的闭合,治愈患者的产后尿失禁情况。

  • 标签: 生物反馈 盆底训练 联合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