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在过去的四十年中,随着x射线球管、探测器技术、CT系统设计、图像重建算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T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里,随着从扫描环节到图像重建环节整个影像链的构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CT得到了迅猛的发展,CT的扫描速度和诊断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进,大大拓展了C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现代高端CT在继承传统CT成像技术的同时,还不断创新推出CT先进的成像技术。

  • 标签: CT系统 征文通知 图像重建算法 CT成像技术 光子 CT图像质量
  • 简介:为了推动我国疝病治疗水平的发展,普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技术,促进疝外科的学术交流,由《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会协同巴德中国医学科学中心疝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11月1日起,共同发起第一届“尽疝尽美”全国疝和腹壁外科手术视频大赛征集和评比活动,具体视频征集要求如下:

  • 标签: 疝病 视频 腹壁外科手术 启事 无张力疝修补 手术技术
  • 简介:为了让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科学研究者对关节外科的诊疗、科研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也为了提高广大作者给本刊投稿的积极性,本刊拟于2009年下半年举办“2009年度诺华扶他林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如下:

  • 标签: 征文要求 扶他林 临床医疗工作者 关节外科 研究者
  • 简介:为了让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科学研究者对关节外科的诊疗、科研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也为了提高广大作者给本刊投稿的积极性,本刊拟于2011年下半年举办“2011年度诺华扶他林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如下:

  • 标签: 征文活动 扶他林 临床医疗工作者 启事 关节外科 科学研究
  • 简介:双动髋关节是由法国Bousquet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一款具有双关节面的仿生假体。它结合了低摩擦原则和大头原则的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显示,双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低、关节活动度好、远期生存率高,对于关节力学失衡、关节翻修或其他关节不稳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然而,因双动髋关节特殊的结构设计,其存在假体颈/内衬缘撞击、内衬锁定缘磨损、假体内脱位等特异性并发症。新一代双动髋关节假体进行了股骨颈的凹陷设计和高抛光处理,使用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减少了假体撞击和内衬缘磨损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双动杯髋关节 脱位率 假体内脱位 假体磨损
  • 简介:摘要:通过执法2015、2019年两届女足世界,我国高水平的国际级足球裁判员秦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过程进行个案分析,针对足球裁判员的运动特点和体能需要,结合其恢复情况及康复训练条件,制定针对性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以加快其术后身体素质的恢复,促进其重返赛场,同时为其他高水平裁判员及足球爱好者提供借鉴。

  • 标签: 体医融合 康复体能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足球裁判
  • 简介:2018年11月22日上午,由邱贵兴院士牵头,《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协办,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骨保”《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青年医师辩论赛全国总决赛在厦门COA期间隆重开赛。经过层层遴选,湖南队、浙江队、安徽队最终获得晋级全国总决赛资格,争夺终极冠军。辩论赛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除了现场互动,会议还同步开设线上直播通道,累计超过7.2万骨科相关领域医师观看互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青年医师 诊疗指南 中国 中华医学会 关节外科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人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国内医学界针对亚健康康复和干预作用尤为重视,随着国家科研机构都着力于健康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的研发,石墨烯极化增氧这种高科技极化技术也应运而生。下面重点针对目前非健康人群的基本现状展开说明,并就石墨烯极化处理技术的有关医学原理进行阐述,为全国人民的康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石墨烯极化增氧杯 非健康人群 干预作用
  • 简介:3月16日,由邱贵兴院士牵头,《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协办,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骨保"《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中青年医师辩论赛在杭州精彩开幕。《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系由《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组织发起,邀请国内及港澳台数十名骨科专家编写而成,2015年刊发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第5期。指南推出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基层宣讲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化治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疗指南 骨与关节 辩论赛 骨科学 邱贵兴
  • 简介: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和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蔡司·金相学会"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暨第三届"莱州华银·金相学会"高校大学生材料综合技能大赛定于2017年7月22~25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现发布第三轮会议通知,以明确赛事相关的各项重要信息,内容如下。1.比赛时间:2017年7月22~25日,其中22日熟悉赛场,23日报到和举行开幕式,24~25日比赛。2.报到地点: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大厅3.

  • 标签: 金相学 南京理工大学 会议通知 中国体视学学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报到地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学固定超大型臼在伴有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生物学固定超大型臼联合植骨翻修的21例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伴髋臼侧骨缺损病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8~75岁,平均64.26岁.所有手术均为初次单侧翻修,初次关节置换髋臼侧骨水泥固定9例,生物型固定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方法及VA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状态,根据X线片判断假体稳定性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1例随访12~39个月,平均24.7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41.52±9.55)分,术后12个月(86.92±5.61)分(P<0.01).VAS评分术前(4.06±1.23)分,术后12个月(0.69±0.55)分(P<0.01).X线片显示移植骨与宿主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大臼联合植骨,翻修PaproskyII型及PaproskyIIIA型髋臼骨缺损,可获满意疗效.关键词髋关节;关节成形术,置换;人工关节;髋臼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57-02

  • 标签:
  • 简介: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由邱贵兴院士发起,国内超过30位骨科领域权威专家合力编写的《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发表。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编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也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两个指南的发布,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疗指南 中青年医师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 骨科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减少髋臼外展角安放的偏差,提高其在Lewinnek安全范围比率的新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0年4月,共对60例患者(64例髋)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实验组(有调整髂后上棘连线)29例患者(31髋),对照组(未调整髂后上棘连线)31例患者(33髋)。实验组手术时利用激光水平仪调整手术床头尾侧倾斜的角度,通过校正髂后上棘连线,间接使泪滴连线垂直于水平面,从而纠正骨盆的外展或内收。结果实验组术后髋臼外展角与目标值偏差〉5°的比率为25.8%,对照组为60.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髋臼外展角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为90.3%,对照组为63.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精确调整髂后上棘连线可纠正骨盆的外展或内收,从而减少髋臼外展角安放的偏差,提高其在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在临床上具有可靠的实用价值。

  • 标签: 髂后上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杯
  • 简介: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的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进行初次THA的19例(20髋)患者,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成TTM臼组9例(10髋)和Pinnacle臼组10例(10髋)。术后5年影像学评估髋臼假体稳定性、髋臼表面与骨界面骨长人能力以及是否伴有骨溶解;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年,Harris评分TTM组优8例,良2例;Pinnacle组优9例,良1例。术后5年TTM组[(92.8±3.1)分]和Pinnacle组[(94.6±2.9)分]的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48.2±5.5)分和(46.5±8.7)分]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5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术后臼稳定、骨长人优异,无松动及骨溶解。TTM组2例术后存在透光线,术后6个月后透光线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光线。以假体松动或翻修手术作为终点,两组髋臼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3D打印钛金属骨小梁臼在初次THA后5年中期随访中展现出优异的临床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随访研究 3D打印 电子束熔融
  • 简介:背景:在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其髋臼重建有多种方法。我们采用非骨水泥CLS扩展壳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进行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990至1994年间,我们应用CLS扩展壳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治疗43例(43髋)继发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38,平均年龄48岁:根据术前X线评价,将髋臼发育不良分为CroweⅠ型6例.CroweⅡ型31例,CroweⅢ型和CroweⅣ型各3例。没有失访患者:平均随访120个月。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拍摄X线平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评定临床效果,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术后CroweⅠ型和Ⅱ型发育不良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改善58分,CroweⅢ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7分,CroweⅣ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6分(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92.6分。术前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平均为8.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5.8分。术后移植骨对壳的覆盖率平均为32.2%。X线片表明,在末次随访时所有43髋的CLS扩展壳都有明显的骨整合:没有骨移植失败病例。术后平均10年,CLS扩展壳及结构性股骨头移植物的临床生存率乃100%。用X线松动征象作为评估依据,则CLS扩展的生存率术后10年时是88.2%.结论: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灭件髋关节发育不良后遗症患者时,采用白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同时应用CLS非骨水泥扩展壳,可以提供可靠的髋臼重建,加强了有缺陷髋臼的骨性结构,并能够将髋臼假体安放在髋关节旋转的解剖中心或靠近中心处.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炎患者 自体股骨头 植骨治疗 骨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