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患者,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将其按照临床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61例患者)与实验组(61例患者),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及奥氮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注意障碍、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兴趣缺乏等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注意障碍、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兴趣缺乏等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氮平具有显著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 奥氮平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纳入标准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组各39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优质护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作为全新的护理模式提升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精神分裂症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符合CCMD一2一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对照组和患者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 标签: 女性精神分裂症 高泌乳素血症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病程、婚姻情况、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性别、自行停药史、家族精神病史方面,实验组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年龄、学历、发病前性格、起病方式等方面,两组患者组间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精神分裂症首发年龄小、病程长、婚姻状况为离异、住院次数在2次以上、住院时间在60天及以上、性别为男性、具有自行停药史和家族精神病史等。

  • 标签: 难治性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干预及护理体会。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7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且均有吸烟史,运用随机住院病历尾号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参照组(n=39),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吸烟行为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相比较对照组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吸烟百分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给予吸烟行为干预后,其疗效更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认知程度及降低吸烟率,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吸烟行为干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衰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精神分裂病症衰退期的病患8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均40例病患。仅观察组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常规组则为常规护理。观察病情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所有病患病情的观察分析,表明内向型性格特征、>3年病程、住院次数>3次、患病前期已存在心理障碍,为诱发精神分裂的衰退疾病主要因素。相比常规护理服务,结合病患基本病情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评分略占据一定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的衰退病患,结合对病患基本病情相关因素的观察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是精神分裂病症衰退期临床护理服务要点,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精神分裂 衰退 病情观察 临床护理 要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52例,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指导、社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护理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综合护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常规护理组和精神康复护理,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病情。结果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和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低于治疗前,NOSIE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康复护理组BP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NOSIE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精神康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情况。方法 :以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与以正常群乙型肝炎为对照组,收集两者的病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HBsAg阳性 180例,检出率为 18. 1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 115例,男性慢性肝炎患者高于女性 (P< 0.05),两组比较实验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文化程度更低,男性患病率高于对照组, ALT异常明显 (P< 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病率与正常人群相似,且男性,低收入人群患病率增高,患病后肝功损害及伴发多种其它疾病高于正常人群, 应加强健康教育 ,强隔离措施等疾病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59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PANSS和艾克森人格量表评定,两组进行比较。结果PANSS评定显示,流浪患者阳性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总分、阴性量表评分流浪组高于非流浪组(P<0.05),流浪组病人在反应缺乏方面更加严重;与非流浪患者相比,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质和内倾性人格特质突出。结论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格特点。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流浪者 PANSS 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这项研究主要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的归因与不同阶段进行对比。方法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归因由120例急性和缓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症状归因问卷进行评价,研究了两组间的差异。CCMD-III诊断标准、BPRS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被用来选择合适的主题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症状的归因。结果除内在-外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低于恢复期组外,急性期组中暂时-持久等维度的平均得分高于恢复期组,4个维度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他们当中,控制不可控的,暂时性的和局部的维度有很大的不同。(P<0.01)。BPRS的总分和各因素得分与内外维度得分负相关,与暂时-持久维度得分正相关。有敌意的怀疑,激活性及思维障碍与可控-不可控、局部-整体维度的关系密切相关。(P<0.01)。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归因发现急性期较恢复期患者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外界或他人、对自己的大部分生活影响且持久不可控制,即病情越重,越倾向归因于对自身影响持久范围较大难以控制的外界原因。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归因方式 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上半年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实验组(n=41)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参照组(n=41)采用利培酮治疗,对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5.12%>75.6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76%<48.78%),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与NOSIE总积极因素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两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音乐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存在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后续工作中可加以推广。

  • 标签: 音乐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心理行为护理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我院 2016年 7月 -2017年 12月期间接诊的 7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 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行为护理,现对两组认知功能予以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 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两组 MoCA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幅度显著( P< 0.05)。结论 心理行为护理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心理行为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认知治疗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心理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运用认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0.0%较对照组73.33%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认知治疗 运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 47例。对照组给予氯丙嗪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心电图总异常率( 70.22%)明显高于观察组( 2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及 ST-T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治疗第 4周及第 8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同期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氯丙嗪对精神分裂患者心电图的影响大于阿立哌唑,临床效果更好,如长期服用可选择阿立哌唑。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丙嗪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