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传统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产后营养饮食与传统饮食对患者机体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患者给予传统饮食,观察组患者产后给予营养饮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泌乳初动时间、乳汁充足情况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产后1h内开始进食。观察组患者产后乏力时间及便秘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24h、72h泌乳始动时间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8h泌乳始动时间患者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泌乳量充足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患者产后营养饮食,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可有效促进患者产后恢复,增加早期泌乳初动,为新生儿提供更多母乳,保证患者及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产后营养饮食 传统饮食 产后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作为A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及重建股骨近端治疗;收集本院2020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作为B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除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总发生率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对比,术后3个月、6个月均有B组显著更低(P<0.05),但在1年后,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PFNA治疗,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及重建股骨近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更好,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小儿与成人血小板升高原因。方法采用ABXPEntra6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840名患儿的全血作血小板检测,同时随机对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40名成人全血作血小板检测(两组病人均除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结果儿科病人的血小板较成人明显上升(不管单个的血小板数量还是病人的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的血小板升高水平在疾病状态下比成人有明显升高,应当引起注意。

  • 标签: 小儿 成人 血小板 升高。
  • 简介: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发现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为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本次研究对2001~2010年住院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临床资料 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硝唑与奥硝唑用于牙周炎治疗的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87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给患者服用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研究组患者仅服用奥硝唑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来评定其临床效果与经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区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成果-效果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经济性上甲硝唑优于奥硝唑,但是在安全性上奥硝唑要更优于甲硝唑。

  • 标签: 甲硝唑 奥硝唑 牙周炎 成本 效果
  • 简介:总胆红素是结合(直接)胆红素与非结合(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总胆红素增加,通常是由于胆道阻塞、肝炎、肝硬化、溶血性综合征和某些遗传酶的缺乏。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肝、胆功能检查中的重要项目。改良J—G法测定胆红素被《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收录,在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但该法易受众多因素干扰,试剂无法长期稳定,在实践过程中易受困扰。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及应用,新的胆红素测定方法不断推出。本实验通过比较重氮法(北京柏定、宁波赛克、山东康华)、钒酸氧化法(上海科华)、改良化学氧化法(宁波美康)的性能指标,选择一种适于本实验室使用的方法。

  • 标签: 总胆红素 试剂盒精密度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平卧位的优缺点。 方法 随机将 200 例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苏醒后分别取半卧位和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舒适度 。结果 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有明显效果 。结论 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比平卧位更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麻术后 半卧位 平卧位 比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少年与成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诊疗状况调查表对42例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40例成年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少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成年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χ2=10.9,P〈0.01)。儿少组阳性家族史高于成年组(χ2=8.34,P〈0.01)。儿少组发病诱因以精神因素为主,其中自主神经紊乱、抑郁情绪、疼痛障碍多见;成年组以躯体诱因为主,其中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疑病多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成年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应用及心理干预显著高于儿少组(P〈0.05)。结论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其早期心理干预。

  • 标签: 儿童少年 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方法,对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治疗。方法,胶体铋剂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胃炎病人在以上方式治疗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于效果,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很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胃炎 不同药物治疗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治疗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相关统计因素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方法分析回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慢性肾病方面接受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情况的状况,结合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生存健康状况的影响水平,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细节分析探讨。结果对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躯体疼痛程度等,结合患者家庭情况、认知能力等因素,分析显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透析治疗效果的因素为患者家庭支持、血浆蛋白水平、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血液透析治疗相比,更适宜采用腹膜透析。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多种,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干预,保证患者选用的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治疗工作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腹膜透析 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与平卧位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将200例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苏醒后分别取半卧位和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舒适度。结果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有明显效果。结论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位比平卧位更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麻术后 半卧位 平卧位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和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诊断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CT和MRI对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方法对不同位置、不同时段及不同大小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MRI对额叶、颞叶、基底节、枕叶、小脑、脑干位置的病灶检出率,发病24h内的病例诊断率以及≤5mm病灶的检出率均优于CT,P<0.05,两种方法对发病>24h的病例、病灶≥6mm的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MRI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对不同部位梗死灶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清楚显示病灶的大小、数量,诊断效果更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CT诊断 MRI诊断 有效性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对质控品和血清盘的平行检测,评估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的各项性能情况。方法  采用四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同时检测HBsAg质控品(浓度为0.2IU/mL)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盘,将实验室近三次室间质评HBsAg有反应样本再次用四种试剂进行比对。结果 1)检测血清盘的结果中四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准确率均较高,但在检测样本编号为40,参考浓度为:0.5IU/ML时,试剂三未检出。2)试剂一的批内精密度CV为7.70%-7.71%,批间精密度CV为10.32%-12.21%;试剂二的批内精密度CV为5.52%-5.56%,批间精密度CV为11.76%-11.78%;试剂三的批内精密度CV为5.05%-5.08%,批间精密度CV为18.90%-18.92%;试剂四的批内精密度CV为8.99%-9.02%,批间精密度CV为14.42%-16.42%。3)试剂二和试剂三是实验室用的试剂,较上报结果无较大差异,试剂一和试剂四在阳性较强的样本中没有太大区别,阳性偏弱的结果相对比较低。结论 试剂二各方面性能指标稳定,其他试剂需加强验证 。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性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子宫全切术前不同阴道准备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确定研究对象68例,均为我院接诊需要实施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以计算机表法为遵循原则,按照各组34例平均分为两组,得出对照组与分析组,两组在术前阴道准备过程中分别给予呋喃西林液(15000)、碘伏棉球(5%),以阴道杂菌转阴率、术后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分析组阴道杂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术后各项相关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术前阴道准备时,使用碘伏棉球,对于术后促进患者康复更有益。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阴道准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与良性肿瘤不同放射诊断方法的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154例良性肿瘤及肺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154例患者分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且每组共有患者77例。而第一小组主要采用的是CT检查。第二小组主要是应用的是X线胸片检查,最后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以及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鉴别诊断效果的有效对比,来对所采用的检查方式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结果:第一小组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要高于第二小组,而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也要好于第二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来说,借助CT的方式来进行检查,能够更好地确保诊断的检出率,所以CT检查对于相关患者来说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放射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重睑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重睑成形术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法行重睑成形术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法结合埋线法行重睑成形术30例,对两种术式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重睑自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远期形态外观无明区别。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法结合埋线法综合了切开法和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结合埋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