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全身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选取的 60 例全身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实施常规性治疗 的是对照组,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是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免疫功能 [ 免疫球蛋白 G ( IgG )、免疫球蛋白 A ( IgA )、免疫球蛋白 M ( IgM ) ] 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良 ( P < 0.05 ) 。 结论 :对 全身性反应综合征患者 实施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但可以将患者性反应减少,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值得大力推崇。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烫伤大鼠创面性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和海水浸泡组,每组72只,均造成背部10%TBSA浅Ⅱ度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伤后固定四肢,立即用盛海水的方盆浸泡双前肢以下部分,持续4h;烫伤对照组大鼠则用空方盆模拟浸泡过程。于伤后0(即刻,下同)、6、12、24h采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K^+、Na^+、Cl^-的浓度。于伤前及伤后0、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对两组大鼠创面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中K^+、Na^+、Cl^-的浓度大多高于烫伤对照组。伤后6h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为(140±22)、(160±41)ng/L,均明显高于伤前值(29±15)、(62±17)ng/L及烫伤对照组(120±12)、(124±22)ng/L(P〈0.05)。与烫伤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水肿及局部组织性反应加重,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延迟;海水浸泡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3±1.6)d,明显迟于烫伤对照组(14.1±1.8)d(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经海水浸泡,可加重创面性反应,使创面愈合延迟。

  • 标签: 烧伤 海水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创面愈合
  • 简介:从19世纪德国细胞病理学家RudolfVirchow观察到肿瘤组织中大量慢性性反应细胞浸润的现象以来,性反应一直被怀疑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性反应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炎性反应 肿瘤 治疗
  • 简介:为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致全身性反应的影响,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体外循环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PL组)、中剂量组(PM组)和高剂量组(PH组),每组8只。S组进行所有的麻醉和手术操作,但不连接转流管道进行CPB,其余4组进行CPB60min,并继续观察2h。PL、PM、PH组分别在预冲液中加入盐酸戊乙奎醚0.2mg/kg、0.6mg/kg、2mg/kg,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CPB结束后即刻(T1)、结束后2h(T2)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C、PL、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组比较,PH组T1、他时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性反应,且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 标签: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凸侧关节突区域的免疫反应,探讨骨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与脊柱侧凸的骨量降低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A 组:对照组(先天畸形)10 例;B 组:病例组(AIS)10 例,在手术中取患者凸侧的下关节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查,观察CD3、CD4、CD8等指标。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CD3 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3 为阳性。CD4 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4 为阳性。CD8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8 为阳性。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凸侧下关节突的CD8 和CD4 染色阳性。结论 AIS患者顶椎区域的骨组织中发现了细胞浸润,与生物力学相互作用,促进了脊柱侧凸的进展,是影响AIS自然进程的另一因素。

  • 标签: AIS 顶椎 凸侧关节突区域的免疫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术后免疫状况和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术前5d起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对照组30例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进行.两组患者手术前3d和术后第1次自然排便(术后3~5d)时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检测粪便SIgA;术前1d和术后1、9d进行免疫性反应指标检测,并观察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双歧杆菌(B)/大肠杆菌(E)比值(2.01±0.36)较术前(26.53±4.22)明显下降(P<0.05),但仍大于1: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B/E比值(0.72±0.14和0.02±0.06)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术前两组免疫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粪便SIgA均下降,性因子均上升.术后第9天,两组患者血清IgG水平逐渐上升,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SIgA水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益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状况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减轻性反应.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切除术 双歧杆菌 细菌易位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反应的临床治疗措施,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塞来昔布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比较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S100-β蛋白浓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神经元因子水平均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为9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加入抗炎药物可明显减轻神经性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炎性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反应的临床治疗措施,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 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塞来昔布治疗,两组患者治疗 12周后比较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 MCAF)、 S100-β蛋白浓度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神经元因子水平均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观察组为 95.2%,组间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加入抗炎药物可明显减轻神经性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精神分裂症 神经炎性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反复发作性尖锐湿疣(CA)治疗中薏苡仁汤加减对细胞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反复发作性尖锐湿疣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薏苡仁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细胞性反应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IL-2、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加减可显著提高反复发作性CA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细胞性反应免疫功能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反复发作性尖锐湿疣 薏苡仁汤 细胞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奥司他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免疫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以热毒宁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对免疫性反应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奥司他韦 热毒宁 免疫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其麻醉效果予以探究。方法: 4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选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麻醉 1组 25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 2组 24例(全身麻醉)。结果:麻醉 1组麻醉后 30分钟以及术后 2小时血清中皮质醇、血糖、 TNF-α以及 IL-6指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具备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起到显著的麻醉效果,该麻醉方法可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予以应用。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胃癌根治术 应激及炎性反应 影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討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4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8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 = 42)和研究组( n = 42)。对照组给予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周性反应指标 [白细胞介素 -6( IL-6)、 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应激反应指标 [C反应蛋白( CRP)、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以及皮质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术后 1周 IL-6、 IL-10以及 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 P < 0.05),两组术后 1周 CRP、 FT3、 FT4及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 < 00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患者性反应,且对机体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 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性反应 ;应激反应 ;影响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用于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引起的局部反应效果。方法2012年7~12月将肿瘤中心皮下注射引起局部炎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5例。(1)常规组:使用马铃薯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2)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康惠尔透明贴治疗皮下性反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康惠尔透明贴 局部炎性反应 效果观察
  • 简介: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

  • 标签: 信号影响 再灌注 后处理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的疗效及对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随机平衡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患者,甲组甲氨蝶呤治疗,乙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性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性反应指标得到缓解,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患者提供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性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炎性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根治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应激及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以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 4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全麻,实验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 2h,实验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及性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胃癌根治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优,应激及性反应较小。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及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建立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干预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设坏死上清组、IL—1组、坏死上清+IL-1RA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的分泌:Westernblot检测各组NF—kB的激活情况。结果NCS组和IL-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S+IL-1B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1);NCS组和IL-1β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5);NCS组和IL-1β组的MCP-1、IL-6及IL-8蛋白的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和IL-8蛋白的分泌显著低于NCS组及IL—1l组(P〈0.05):NCS组和IL-1组NF—kB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CS组和IL—1组相比NCS+IL—IRA组NF—kB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诱导NF—kB的激活以及性因子的释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IL-1的大量释放有关。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坏死 增殖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