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针对患者情况展开护理干预,而后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在血压控制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变化。结果血压控制率从51.25%上升到92.5%,p<0.05;在饮水、情绪控制、运动锻炼、体重控制和戒烟酒等生活方式改善上,干预后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血压与整体病情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护理干预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普通外科治疗中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0例外科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分离出来,并分析导致其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在我院收治的980例外科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1例,占总人数的3.16%。其中出现Ⅰ类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出现Ⅱ类和Ⅲ类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8例。分析其发生感染的原因可知,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的肥胖程度、性别、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等。结论在对外科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在完成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普通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27-0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的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居首位,占45%,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位于第2位,占2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0%;给药途径中,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0.7%。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