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液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不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为静脉输液寻找舒适的进针角度。方法240例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以20°进针静脉穿刺,观察组以45~60°进针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痛(无痛率)分别为45(37.50%)、93(77.50%);微痛(微痛率)分别为45(37.50%)、22(18.33%);剧痛(剧痛率)分别为23(19.17%)、5(4.17%)。组间数据对比P<0.01。结论静脉输液中对患者穿刺以45~60°进针具有疼痛反应小、进针后回血快等优点,值得在输液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进针角度 疼痛反应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INAHL、WebofScience、EMbase、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结果显示30°侧卧位较90°侧卧位更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少,研究方法较局限,但近期有较多研究通过招募志愿者,比较其多个侧卧位角度时的皮肤表面压力、血流量、温度等,以探索卧床患者最佳侧卧位角度。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30°侧卧位与90°侧卧位相比,可能会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但仍需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支持,且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卧床患者的最佳侧卧位角度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在进行阴道分娩的过程中,采用不同体位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妇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是30例。常规组行传统体位(膀胱截石位),研究组采用的是自由体位方式。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的数据指标对比,发现在不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的研究组,各项数据都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进行阴道分娩的过程中,在不同产程中应用不同的体位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时出血量,提高引导分娩效果,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分娩 传统体位 不同自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侧卧位角度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侧卧位 45°护理,观察组采用侧卧位 60°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呼吸指标。结果:上机后观察组BR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 呼吸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半月板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共12个膝关节标本,分为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后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和半月板全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全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全切除组),每组测量4个标本,标本重复使用。应用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日本Nenicon角度测量仪测量各组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胫骨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10°、20°、30°、60°、90°时胫骨旋转角度平均分别为4.9°±0.8°、9.2°±0.8°、11.4°±0.8°、12.1°±0.5°、12.4°±0.5°。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及半月板金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屈曲0—30°时胫骨旋转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30°~9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部分切除对伴随屈曲运动的胫骨旋转运动形式无明显影响。但膝关节屈曲0~30°过程中,半月板全切除对胫骨旋转角度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生物力学 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俯卧位通气,对照组头高足低倾斜10°,观察组头高足低倾斜25°。对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标、压力性损伤和VAP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OI增高,PaCO2降低,对比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OI对比,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VA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俯卧位机械通气 角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医疗体系的构建、平衡关系的维持,以及医疗、医药价格的稳定。传统医疗中按照项目付费引起医疗资源使用不合理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对于医药物质而言也会出现浪费的现象。对此,本文就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在DRG定价原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医疗体系的关系,如何通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医方和保方中权衡以维持其平衡关系,当然对于医疗行业市场化而言,民营医院的加入也打破了传统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在价格上对于患者而言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博弈论 医疗价格 医疗体系 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