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肥胖老年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饮食方案对其体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科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将选择低脂饮食方案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剩余的75例患者均实施低碳水化合饮食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6个月,在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得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基本处于同样水平(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逐步拉开差距,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肥胖老年患者的临床上,给予低碳水化合饮食能够显著降低其血糖,并保持在科学的范围内,改善其不良症状,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是广大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不二之选。

  • 标签: 低脂饮食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糖尿病肥胖
  • 简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是指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恢复眼部的正常结构,改变了过去单纯摘除晶津,造成术眼术后无晶体状态。这项技术不仅使病人获得了双眼视功能,有些甚至超过病前的视功能,同单纯晶体摘除术相比,简化了术后需配+10.0DS凸透镜,以调节眼部屈光不正的问题,避免了术后双眼屈光参差而造成的双眼视不协调。目前,这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性、外伤性等各种原因的白内障晶体摘除的患者。

  • 标签: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 眼部 护理 摘除 老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 54例进行组间对比分析。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5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患者( n=27例)接受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患者( n=27例)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 6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人工泪液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着力推广。

  • 标签: 人工泪液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儿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所接收的46例实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73.91%;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出现虹膜粘连、眼内发炎、眼压增高等不良反应事件总人数为3(13.04%),对照组患儿为8例(34.78%);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儿实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出院。

  • 标签: 小儿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失眠患者接收重复经颅与康复护理干预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干预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重复经颅刺激,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重复经颅磁 脑卒中后失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中重复经颅刺激的具体效果。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8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存在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共有84人,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但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伪刺激,研究组则采用重复经颅刺激,然后从抑郁、睡眠质量、睡眠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这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抑郁评分和PSQI评分较低的为研究组;同时统计患者睡眠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表现占优的仍为研究组,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表2和表3,且P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睡眠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5月 ~2018年 11月诊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70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系统护理方式组和常规护理方式组各 35例,系统护理方式组给予系统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系统护理方式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事件;常规护理方式组患者出现 11例不良事件,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数据对比, 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系统护理方式组患者抑郁情绪和住院天数均优于常规护理方式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常规护理方式组患者抑郁评分为( 43.61±0.21)分,住院天数为( 8.21±0.45)天,系统护理方式组患者抑郁评分为( 21.15±0.25)分,住院天数为( 6.15±0.41)天, P<0.05。 结论:系统护理方式能够显著减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护理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系统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8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水平均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研究组明显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乙肝肝硬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1年2月间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10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甲组,综合护理干预,50例;乙组,常规护理,50例),分析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结果:甲组治愈率、护理总满意度、总依从性优于乙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依从性。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研究中药复合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模型组高脂饲料2周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LDL-C显著升高(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给予受试前各剂量组TC、TG、LDL-C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受试31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C、TG、LDL-C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9个规定中辅助降血脂动物功能实验评价标准,可判定当归、三七、川芎提取配伍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 标签: 当归 三七 川芎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刺激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7月,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刺激治疗,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VHIS评分、FSFI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盆底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磁刺激 围绝经期综合征 焦虑 抑郁 阴道健康 性功能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刺激( rTMS)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该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抑郁焦虑共病患者 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 n=30例, rTMS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和对照组( n=30例,单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 HAMA评分、 HAMD-17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治疗 2周、 4周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积极采取 rTMS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其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推崇运用。    [关键词 ] 重复经颅刺激 ; 帕罗西汀 ;抑郁焦虑共病 ;认知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联网作为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嵌入式、自动化等众多领域。联网随着时代的发展高速推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将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设备管理中实现了统一的、实时的设备管理。在联网基础上完成的设备管理系统不仅保证设备的高效使用,还通过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管理费用。

  • 标签: 物联网 设备管理系统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2019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VAS评分、HAMD评分及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rTMS治疗NP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抑郁和焦虑,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和优越性,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针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效性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刺激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1例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儿,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中20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刺激Broca(左侧)区,对照观察组中21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左侧)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交往、运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交往、语言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交往、运动、语言改善情况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采取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患儿症状有显著改善,选择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患儿运动能力优于选择刺激左侧Broca区,但前者患儿交往和语言改善效果不及后者。

  • 标签: 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 刺激部位 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为探讨四汤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研究的概况。查阅相关文献并仔细分析整理,总结四汤药理作用,揭示四汤临床运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00例妇科门诊病人阴道分泌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妇科患者,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应用阴道分泌测定方法,对所有患者阴道分泌进行检测。结果 病原菌检出例数167例,其中念珠菌感染例数为21,感染率为10.50%;滴虫感染例数为6,感染率为30.00%;细菌感染例数为78,感染率为39.00%;细菌和真菌感染例数为16,感染率为8.00%;细菌和滴虫感染例数为46,感染率为23.00%。阴道清洁度方面,处于I-II度共有25例,占比12.50%;III度有90例,占比45.00%;IV度有85例,占比42.50%。结论 妇科门诊患者阴道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方式主要为细菌和滴虫,阴道清洁度主要为III、IV度。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感染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例阴道分泌常规检验结果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456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检验人员采用无菌棉对患者阴道中的分泌进行采集,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对阴道分泌中的真菌、滴虫、线索细胞等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检验,在456例阴道炎患者中,真菌性阴道炎有164例,占比35.96%。细菌性阴道炎有81例,占比17.76%,滴虫性阴道炎有118例,占比25.88%,对各种阴道炎的占比率进行分析发现,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是妇科疾病中主要的阴道炎类型。结论:细菌性阴道、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属于较为典型的阴道炎疾病,在阴道炎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占比。阴道炎疾病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有效的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阴道分泌常规检查能够为阴道炎疾病类型的诊断提高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常规检查 阴道炎 革兰氏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