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围术期需卧床休息或保持固定体位、麻醉和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等,术前常需留置导尿管。调查显示,尿管拔除不及时常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功能锻炼不及时等,与目前普遍推广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相悖。目前,国内外的操作技术规范多对留置尿管的步骤介绍比较详细,但对拔除尿管却没有具体描述,各家医院的执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也不相同。

  • 标签: 骨科手术 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科患者康复锻炼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名骨科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名病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根据常规护理所存在的护理予以针对性康复锻炼。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恢复效果和疼痛感评分。结果:研究组肿痛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 康复锻炼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探究舒适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研究人员从我院中挑选了符合研究要求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共计62名,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将选取的62名研究对象分为基础组、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人数相同,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在护理结束后针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得知,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佳;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得知,基础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基于舒适护理开展的创伤骨科急诊护理模式,可以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后期护理、康复意义重大。

  • 标签: 舒适护理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科骨折手术护理阶段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期间在院的骨科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 共计54例,其中接受常规干预的27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27例患者为干预组,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肢肿胀程度占比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VAS、MNA分值数据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两项分值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骨科骨折患者的病情干预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更好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优化患者生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骨科骨折手术患者 综合护理 效果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患者应用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预防压疮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本院骨科接收的66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病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设为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各组分别33例。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骨科 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骨科 长期卧床 压疮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患者应用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预防压疮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本院骨科接收的66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病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设为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各组分别33例。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骨科 手术室皮肤管理小组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骨科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和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康复后治疗效果整体较好。结论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理疼痛,更好的恢复其膝关节原有功能。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老年患者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术后采取皮肤护理,统计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皮肤护理,统计患者压疮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压疮率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骨科 手术 皮肤护理 压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外固定组(n=31)与内固定组(n=31),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较之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医治时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ICU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骨科ICU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较高,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7.5%)较低(P

  • 标签: 骨科ICU综合征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创面感染患者采取VSD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骨科创伤、创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使用VSD治疗,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VSD 骨科创伤 创面感染 护理满意度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对其von Willebrand因子以及α颗粒膜蛋白140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8月~2021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患者例数的平均划分;即研究组,20例,在手术前12h以及手术后,采用低分子钙素钙,以1次/d频率实施皮下注射,共实施为期11d治疗;参照组,20例,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在不同时间段对两组患者的α颗粒膜蛋白140、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展开测定,并且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患者的双下肢血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解有无表现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手术前,研究组α颗粒膜蛋白140、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同参照组较为一致,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d,研究组α颗粒膜蛋白140、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略微降低,但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d以及术后第14d,研究组α颗粒膜蛋白140、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下肢骨科手术 von Willebrand因子 α颗粒膜蛋白140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讨与探究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这一阶段,我院对100例骨科病人开始研究和观察。其中,实施一般护理手段的50例骨科病人为对照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段的50例骨科病人为实验组,展开此次调查。通过对比以及观察两组骨科病人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食结构搭配、水盐摄入量、平和心态、护理方法)、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思日记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2021年2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学生4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试验组:采用反思日记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论:两组学生在实习前的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习后的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5);实习后差异显著(P

  • 标签: 反思日记法 骨科教学 临床带教 临床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中实施中医理疗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2021年7月为观察开始时间,2022年6月为观察结束时间,将64例患者分组对比,一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二组采用中医理疗干预,观察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一组和二组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对照中,干预前两组评分无差异,干预后一组评分为3.79±1.08(分)、二组为2.11±0.55(分),(t=9.364,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中实施中医理疗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骨科 无痛病房 中医理疗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骨科手术治疗62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5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中医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后患者疼痛情况,一组VAS分为2.19±0.21(分),二组为4.53±0.46(分),(t=3.642,p=0.034),结果有差异。结论: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后期疼痛使用中医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中医护理 缓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创伤骨科患者84例,时间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对比。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创伤骨科 外固定架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精准知悉微创技术的功用价值以及其是否具备为创伤骨科带来实际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自2021年4月开始,直至2022年4月结束,此次医学专项研究共持续一年。共有86例患者在这一年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创伤骨科。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的分组会严格遵照随机等分的原则,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B组与Q组,每组43例骨科患者。本次专项研究正式开始后,针对B组患者,会全程采用常规骨科手术方式作为主要研究治疗措施,而针对Q组患者,则会全程采取微创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治疗措施。当研究完全结束后,通过整合所有产生数据进行分析,以治疗效果、愈合速度等维度判定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阶段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此次医学专项研究结束后,通过分析整理得出的全部数据可以看出,Q组无论是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还是在伤口愈合速度等指标方面,均大幅优于采用常规骨科手术的B组。结论:依照本次医学研究产生的结果进行推断,基本可以确定微创技术的实际效用,若能够将微创技术的功用价值充分发挥,创伤骨科的临床疗效可以得到客观的优化,故此可以证明微创技术具备改善创伤骨科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 创伤骨科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