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阳虚型FC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热补针法组以双侧天枢、上巨虚施以热补针法,双侧支沟、照海、曲池、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常规针刺组取穴同热补针法组,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常规针刺组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郑氏“热补针法” 功能性便秘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对结肠癌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98名择期手术的非转移期结肠癌患者,实验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ω-3鱼油脂肪乳,对照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50%葡萄糖注射液。术后监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无明显差异。第3天,WBC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31);CRP、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第5天,WBC、CRP、PCT、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后肠外营养中加入ω-3鱼油脂肪乳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发生。

  • 标签: ω-3鱼油脂肪乳 结肠癌 术后治疗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PET与 PET/CT的不同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11月收治的 4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让其分别接受 PET与 PET/CT检查,对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检查后的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 PET/CT检查后确诊例数更多,与 PET检出情况对比后差异存在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检查, PET/CT的应用情况更好,该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PET/CT PET 确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因严重创伤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死亡与否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根据大量输血与否再分为两个亚组。研究大量输血与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OR)。同时分析大量输血组与非大量输血组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大量输血组死亡35例,存活20例,非大量输血组死亡18例,存活37例;非大量输血组相比,大量输血组输血后APTT、PT及TT指标均较高,而Fbg及PLT指标则较低(P<0.05);非大量输血组相比,大量输血组输血后APTT、PT及TT指标均较高,而Fbg及PLT指标则较低(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大量输血可能增加其死亡的风险,OR 3.59,95%置信区间(1.66,7.72)。对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大量输血治疗,会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且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输血期间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血小板及血浆补充,并密切关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避免造成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时,将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入的84名肩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各42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手牵足蹬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将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 传统手牵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时,将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入的84名肩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各42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手牵足蹬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将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外展上举旋转推挤法 传统手牵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甲状腺癌的螺旋CT、彩色B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做比较分析。结果: 针对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cm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B超诊断符合率为76.8%,CT诊断符合率为31.7%,两者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彩色B超是现阶段已知最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对于病灶大于等于1cm的甲状腺癌,B超和CT检查均是阳性诊断率最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CT B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 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4年 11月 30日到 2017年 12月 1日,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为 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个数,对照组少于观察组,比较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对照组均长于观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选择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术 开腹手术 结肠癌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单纯手术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后加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单纯肝细胞癌切除术治疗;37例患者为观察组,行肝癌细胞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1)近期效果:观察组缓解率为94.59%,对照组缓解率为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2年、3年生存率67.57%、56.76%均高于对照组的35.14%、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细胞肝癌 单纯手术 肝动脉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膨胀式克霉唑阴道栓 + 膨胀式甲硝维参阴道栓应用在妇科术前阴道准备中的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在 5个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 480 例妇科病人分成观察组 240例和对照组 240 例。观察组在阴道准备中应用碘伏 +克霉唑阴道膨胀栓、甲硝维参阴道膨胀栓,对照组在阴道准备中应用碘伏 +膨胀棉芯安慰剂基质。对比两组术前阴道清洁度、术后 3d白细胞计数> 10.0×109/L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阴道清洁度为Ⅰ度+Ⅱ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100.00% vs 91.88%),术后 3d白细胞计数> 10.0×109/L的发生率更低( 1.25% vs12.08%),术后感染发生率更低( 0.00% vs 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在妇科术前阴道准备中联合应用膨胀式克霉唑与甲硝维参具有较好的阴道清洁作用,有助于并发症的减少。

  • 标签: 妇科手术 术前阴道准备 克霉唑 甲硝维参 阴道膨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一直以来,绝大部分 荨麻疹的发生被认为是肥大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 IgE 受体( FceRI )发生交联,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所致,从而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而始终没有解决肥大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 IgE 受体( FceRI )发生交联的原因,导致多数患者治标不治本且对抗组胺药产生依赖性,基于此,通过对比观察使用中医辩证分型采取药浴的方法,却发现治愈率显著提高并且鲜有药物依赖性的发生,为荨麻疹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方向,以此加深对荨麻疹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规范荨麻疹的治疗,并为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