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树脂嵌体与瓷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中对边缘微渗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50例,共计50颗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修复以树脂嵌体为主,试验组修复以瓷嵌体为主,对两组患者边缘微渗漏等级及边缘微渗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边缘微渗漏I级、0级明显较参照组高,II级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I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缘微渗漏值为(0.55±0.03)mm,参照组边缘微渗漏值为(1.39±0.07)mm,试验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相比,瓷嵌体修复可改善牙齿微渗漏分级,减少边缘微渗漏值,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边缘微渗漏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6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325例PC-BBPV及HC-BBPV管石症患者为睡眠障碍组,124例为无睡眠障碍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随访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睡眠障碍组在初次复位治疗治愈297例,治愈率91.378%,无睡眠障碍组初次复位治疗治愈116例,治愈率93.55%,两组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睡眠障碍组治愈301例,治愈率92.62%,无睡眠障碍组治愈121例,治愈率97.58%,无睡眠障碍组治愈率高于障碍睡眠组,对比(P<0.05)有差异。仍有眩晕症患者再次进行治疗,三个月随访后,睡眠障碍组复发56例,复发率17.23%,无障碍睡眠组复发6例,复发率4.84%,障碍睡眠组复发率高于无障碍睡眠组,对比(P<0.05)有差异。结论:BBPV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大部分患者会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重了睡眠障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 标签: 睡眠障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在 2014年 2月到 2015年 2月期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0例,对照组进行手法复位配合倍他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手法复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治疗 3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3月来我院就诊的眩晕患者 60例 BPPV患者 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位非 BPPV的其他周围性眩晕患者 作为参照对象,对比两组老年人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分析老年人发生BPPV的特点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 BPPV组)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大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血尿酸、甘油三酯,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 Logistic模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高脂血、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为老年人 BPP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 BPPV的发生与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和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对老年 BPPV患者的脑血管患病情况予以重视,评估其脑血管功能,可以辅助老年 BPPV的临床诊断 [1]。

  • 标签: 老年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血管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年龄小儿中采取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对留置时间带来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到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不同年龄患儿纳入到研究中,其中新生儿(年龄低于28天)纳入到甲组,婴幼儿(年龄在28天到3岁)纳入到乙组,学龄儿(年龄在3岁(不含)到12岁)纳入到丙组,各有28例。比照三组患儿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甲组的下肢、上肢及头部留置时间没有很大差异(P﹥0.05)。乙组的头部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上肢,最后为下肢;丙组的上肢留置时间最长,下肢最短;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学龄儿应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婴幼儿则应选择头部,新生儿为了便于观察,也应选择头部,上述位置能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位置 不同年龄 留置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对其眩晕或者残余头晕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运用耳石复位成功治疗后出现眩晕或者残余头昏的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依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磺酸倍司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辛联合甲磺酸倍司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分析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DHI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难治性良性位置性眩晕 抗抑郁焦虑药物 眩晕 残余头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