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视听科技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初代PPT平面式教材也逐步发展完善和普及,但PPT平面教学在临床本科课中的缺陷也逐步展露,神经系统是在解剖学课中比较不易掌握和记忆的内容,特别是对其内部结构还没有立体直观的标本加以观测地认,进一步加大了掌握的困难。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并整合了医学知识,创新医学教材系统,使医学多媒体教材更具有3D立体化,提高了医学教育效率,增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性。

  • 标签: 神经解剖 3D动画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对护理研究教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度护理专业学生75名和2019年度护理专业学生75名做为研究分析对象,2018年度学生做为常规组,2019年度学生做为实验组。常规组学生采取传统课堂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对期末基本知识测验结果和科研课题与科研论文水平。结果:实验组学生基础知识测验平均得分为(80.15±2.25)分,与常规组学生基础知识测验平均分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学生科研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为政府在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改善方面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目前本地区约有 156 所中小学校,在 2019 年期间抽取 81 所学校进行了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监测覆盖率为 51.92 %,依据相关监测方法对该 81 所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采光系数(室内照度 / 室外照度)、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项目。结果: 2019 年共监测 81 所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系数达相关标准,而教室人均面积、课桌配置、椅子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及课桌照度等项目均未达相关标准,除教室采光系数外,城区学校各项目监测结果达标率与农村学校存在显著( P < 0.05 )。结论:本地区中小学校在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指标达标率较低,且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政府须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改进工作,从而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学校 教学环境 卫生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改善门诊导诊护士形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11月我院门诊的导诊护士 26例,收集导诊护士的形象问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追踪管理,并与实施前导诊护士形象问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导诊护士的形象问题发生率较实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运用可使门诊导诊护士的形象得到良好改善,有利于其业务素质、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将其推广。

  • 标签: 门诊 导诊护士 品管圈活动 形象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中2021.06——2021.12临床接收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名接收临床诊疗。借用随机分组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5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小儿治疗依从率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法临床作用价值高,能提高服务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中2021.06——2021.12临床接收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名接收临床诊疗。借用随机分组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5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小儿治疗依从率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法临床作用价值高,能提高服务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接收的 104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分别为 52例。实验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沟通方式,收集并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治疗配合度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 51例( 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 40例( 76.92%),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50例( 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 44例( 84.62%),且对照均存在 P< 0.05则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方法: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以是否开展护患沟通性语言干预作为分组依据,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增加护患沟通性语言,对比不良心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应用,既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理,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施展此护理形式。

  • 标签: 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不良心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精神病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对72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以随机数字表法用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6常规护理)、观察组(n=36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情绪分值、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于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进行随机抽取患者,抽取共计 70例精神科患者,在对患者做好诊断之后,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一般资料的基础上做好随机分组,得到两组:一组是 35例的常规组,该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形式的护理方式,一组是 35例的护理组患者,该组实施的是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对比护理完成之后,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护理价值得到,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 71.42%,其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 94.29%,对比护理满意度之后发现前者明显较低,其中 P低于 0.05。对比之后发现,常规组性格改变发生率、行为异常发生率、言语异常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比护理组明显较高,其 P值低于 0.05。结论对于临床精神科患者来说,我们需要重护理方法的选择,最好是采取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联合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以及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科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塞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入院治疗,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塞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FMA运动功能评分与语言功能评分均好于护理前且好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肢体 语言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加强该种护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焦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机作为为患者增加或供给通气量而设计的自动装置,常用的表征参数有通气模式、气体流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吸呼比、吸气氧浓度、吸气压力水平、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模拟肺、气道阻力等参数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前提下,吸入氧浓度由空气氧浓度21%,和纯氧浓度来校准呼吸机氧浓度起点和终点,但海拔高度对氧浓度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海拔高于3000米属于高高原,氧浓度更加稀薄,若起始仍以空气中氧浓度21%来修正起点,则会引起误差,本文是在针对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 言语 - 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 方法 : 将 64 例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32 例,对照组实施 言语 - 认知功能训练 ,试验组联合 听觉统合训练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 试验组患儿的听、口头表达等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言语 - 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 可以促进患儿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儿童 言语 - 认知功能训练 听觉统合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实施脑梗塞治疗的5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学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更高,两组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当中采取肢体语言护理,对于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60例患儿,分别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对于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护理质量比较当中,其中护理素质、病情评估能力以及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

  • 标签: 小儿肺炎 肢体语言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美国《航空航天环境医学》(ASEM)杂志是航空医学工作者重要的专业杂志之一,它在各国航空医学界拥有一大批的读者群,该刊对于我们了解航空医学界学术动向、了解国外同行的工作重点、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都极为有用。

  • 标签: 航空医学 环境医学 杂志 工作者 学术交流 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