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扁平疣系病毒引起的皮肤病。青年人发病较多。尤以青春期前后女性更为多见,常对称发于面部、手背。笔者自拟化疣汤内服,收到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扁平疣 病毒 化疣汤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9S管理法在心血管内科病房药品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药品管理中采用 9S管理法。将此阶段作为观察组,将实施 9S管理法的时间段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药品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分、取药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基数不合理、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摆放不合理、取药错误、药品混放等药品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个项目得分 (安全知识、安全理智感、预判能力、自我效能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取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S管理法有助于减少药品管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效率,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9S管理 临床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6S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医用织物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人员利用 6S模式对医用织物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以感控管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为标准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运用 6S管理模式对医用织物进行管理,实施后感控质量考核在环境布局、织物存放、织物回收转运和记录等方面的扣分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同时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将 6S 管理模式应用在病区医用织物管理中,调动科室感控小组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拓宽管理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环境、物品、设施、护理人员素养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感控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进程。

  • 标签: 6S管理模式 病区护理人员 医用织物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6S管理对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伤害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2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至3月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采用6S管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损害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20例人员中,物理因素损害发生率为4(20.00%),化学因素损害发生率为4(20.00%),生物因素损害发生率为4(20.00%),实验组20例人员中,物理因素损害发生率为0(0.00%),化学因素损害发生率为0(0.00%),生物因素损害发生率为0(0.00%),实验组患者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影响所发生的损害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6S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伤害的发生率,实现医疗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逐步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规范工作管理水平,实现工作模式的不断优化,逐步改善工作的环境,全面宝掌柜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

  • 标签: 6S管理 减少消毒供应室职业伤害 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S管理模式在呼吸科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20年6~11月实施6S管理前与2020年12~2022年1月实施6S管理后库房物资管理在清洁时间、物资获取时间、定期盘点耗时以及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6S管理后的库房清洁、物资获取及盘点时间短于实施前(P

  • 标签: 6S管理 呼吸科病房 物资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6S管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共84例,本研究在2020年1月开始,在2021年12月结束。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方式分别是常规护理、6S管理,对比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安全管理 抢救效果 生活质量 6S管理
  • 简介:截止2006年底,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血脂异常1.6亿,超重2亿,这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巨大“后备军”,造成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者达250~300万,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在人们还没有充分重视高血压病的危害是造成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导致心血管事件这一危险性时,2005~2007年国航先后有4例空勤人员发生院外急性心血管事件,不得不接受冠脉搭桥、支架手术,最轻的也是冠脉溶栓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血管事件 空勤人员 国航 高血压病患者 心肌梗死患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 4D-CT定位的肺癌患者放疗时摆位误差,为医生勾画靶区外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phlipis定位机对 16例需行放疗的肺癌患者行 4D-CT模拟定位扫描,生成的 10个呼吸时相的 CT图像 ,将生成的 CT图像处理得到最大 MIP图像,最小 MinIP图像和平均 AVG图像。医生在处理的图像上勾画靶区,物理师制作放疗计划。患者每次放疗前应用 VARIAN IX加速器行 CBCT 扫描,将获得的 CBCT图像与计划 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利用 SPSS18对得到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CBCT扫描共 150次,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 -0.87±2.462) mm、( 0.57±3.400) mm、 (-0.50±1.882)mm,绝对值最大分别为 8mm、 9mm、 7mm,大于 5mm的误差在三个方向上的发生率分别为: 2%、 6.7%、 1.3%。结论:采用 4D-CT定位可有效的监控患者呼吸运动,每次治疗前应用 CBCT验证可纠正摆位误差,本科室肺癌患者采用体膜固定,摆位误差范围在三个方向上基本控制在 5mm以内,可为医生靶区外放范围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癌 摆位误差 4D-CT CBCT 体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对内分泌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6S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内分泌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S管理模式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数量共126例,研究时间从2020年8月到2021年10月,以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等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63例。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以此作为基础实施6S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环境得分为96.25±1.42,护理效率得分为97.56±1.64,消毒管理得分为98.46±1.53,护理安全得分为97.82±1.56;对照组护理环境得分为90.31±1.68,护理效率得分为91.13±1.89,消毒管理得分为92.65±1.77,护理安全得分为92.34±1.68,观察组各项得分明显更高,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技术得分为94.25±1.41,护理态度得分为95.84±1.37,护理沟通得分为93.54±1.16;对照组护理技术得分为84.52±1.54,护理态度得分为87.39±1.56,护理沟通得分为86.43±1.5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消化内镜室在护理过程中应用6S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综合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也将随之得以提升,因此临床上可推广并应用该管理模式。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器械管理中 5s 管理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院共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器械管理中 5s 管理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院共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60份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2%,高于罗氏培养法57.8%,也高于荧光染色的60%,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四种检测方法中最低的一种,为51.7%,显著低于LAMP法。结论: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便捷、特异性强的特点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当中其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染色 核酸扩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