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的8月至2020年的8月,研究对象为梅毒患者40例,对患者及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综合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梅毒患者均足月分娩,经有效的干预治疗,32例新生儿的检查结果为阴性,其余8例新生儿检查结果为阳性,但经有效治疗顺利转为阴性。结论 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的有效方法是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对于降低新生儿阳性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梅毒 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一时间段,以A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常规化护理模式;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作为调查的第二时间段,以B阶段代表,将此阶段的护理管理应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将两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B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A阶段,数据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护理垂直管理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有些显著的效果,能够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垂直管理 护理管理 积极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方法 对于Simon I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采取垂直单蒂法切除乳房及多余皮肤,同时对乳头乳晕复合体重新定位,观察疗效。目的 探讨联合治疗的方式对腺体和皮肤增生达到Simon III级的男性乳房发育患者的疗效。结果 我院乳腺外科自2019年1至2021年6月使用此方法共治疗Simon I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23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患者对术后外观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Simon I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使用垂直单蒂法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垂直单蒂法 男性乳房发育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人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临床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后期恢复的 58例高角病患者,将上述患者经过随机组合之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头颅侧位 X线片分别测量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之后 ANS-Me、 L6-MP、 N-Me、 U6-PP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具有明显增加, Y-axis、 L6-MP指标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患者下颌平面角以及生长方向的结构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磨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拔牙治疗 高角病 颅颌面垂直向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职业院校1+X母婴护理证书“书证融通”举措。 方法 以100例职业院校助产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2020年12月,其中50例实施常规教学,视为参照组,50例实施“1+x证书”书证融通教学,视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评分(92.13±5.43)、操作知识评分(91.68±5.69)与综合知识评分(92.09±6.56)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

  • 标签: 职业院校 助产专业 “1+x证书”书证融通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分娩对初产妇的临床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别命名为参照组(普通分娩,50例),以及研究组(无痛分娩50例),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母婴结局、镇痛效果、转剖宫产例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8.47±2.44)h、(9.57±2.41)h,相较参照组(11.75±2.25)h、(13.44±2.61)h有显著缩短;且该组产妇的镇痛优良率为94.00%(47/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35/50);同时,参照组产妇的剖宫产例数仅为1例,明显低于参照组的7例,该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有显著下降4.00%

  • 标签: 初产妇 无痛分娩 母婴结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任意选取 95例于 2015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间入住我院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 对比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知识宣教)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及婴儿HIV抗体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终止妊娠率为5.26%,明显低于观察组2.50%(P<0.05);对照组婴儿12个月HIV阳性率为13.89%,明显高于观察组0.00%(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艾滋病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健康知识宣教)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结果及婴儿HIV抗体监测情况。结果 对照组终止妊娠率为5.26%,明显低于观察组2.50%(P<0.05);对照组婴儿12个月HIV阳性率为13.89%,明显高于观察组0.00%(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艾滋病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 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实验方法:随机抽取 2019 年 1 月到 6 月我院 100 名 母婴同室新生儿, 将其均分为试验组( 50 名)和对照组( 50 名)。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理情况(有无不良情况出现、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否有投诉的情况出现等)。实验结果:对照组不良情况以及投诉情况的出现次数要少于试验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试验组。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产科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和母婴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分娩的的1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其中研究组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以及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85.92%)高于对照组(54.93%)(P<0.05),且其剖宫产率(14.08%)低于对照组(45.07%)(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的数量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其顺产几率,同时大幅度缩短产程时间,并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了分娩质量,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 标签: 产科产妇 人性化护理 分娩方式 母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产科护理对提高胎膜早破母婴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将聊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科规范化护理),每组50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自然分娩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科规范化 护理 胎膜早破 母婴安全性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经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母婴结局价值。方法:选取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8月-2021年8月,其中妊娠合并甲减患者30例,为A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30例,为B组,均实施激素替代治疗,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C组,详细统计母婴结局。结果:三组试验者妊娠并发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试验者围产儿不良结局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患者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母婴结局 激素替代治疗 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经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母婴结局价值。方法:选取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8月-2021年8月,其中妊娠合并甲减患者30例,为A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30例,为B组,均实施激素替代治疗,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0例,为C组,详细统计母婴结局。结果:三组试验者妊娠并发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试验者围产儿不良结局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患者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母婴结局 激素替代治疗 妊娠合并临床及亚临床甲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黔南州2016-2020年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病趋势,并进行预测,对2021年1-7月病例母婴干预护理,为妇幼保健护理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预测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生规律,研究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 ,模型后验差比值C为0.2077,小误差概率P为100%,关联度r为0.9932,拟合精度等级达到最好级别。预测结果:为2021年25例,2022年21例,2023年18例,2024年15例,2025年12例,图中显示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孕产妇HIV感染质控成效显著,预测趋势说明不断加强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网络。通过孕产妇病例教育、产前、产中、产后阻断干预护理,制定婴儿随访1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拟合数据理想,可用于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病短期预测。护理可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孕产妇 灰色理论 模型预测 阻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娩镇痛中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选取典型代表85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产妇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未接受分娩镇痛的43例产妇分为参照组,另外42例患者分娩过程中接受分娩镇痛并使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视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两组分娩疼痛等级比较,分娩疼痛高等级中人数较多的小组为参照组,其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进行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宫缩素使用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疼痛,且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明显的影响,可加大推广力度,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 母婴安全
  • 简介:摘要:在医院口腔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传播的问题。

  • 标签: 口腔治疗 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