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则是中医最为显著的成果,中药处方作为理法方药的集合,属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最终阶段。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人们思想的转变,对中医的了解日渐加深,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接受中医治疗。中医疗法不仅安全性相比西药更好,而且更加注重标本同治,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中药处方则是中医治疗时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患者需要根据中药处方进行“抓药”后,将组方药物煎制为药液服用。而在中药处方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对其有着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才可以更为合理的应用中药处方,避免出现错误应用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最近这几年,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每个医院在这些疾病治疗工作时,也开始更多的运用中药记忆,方可进行临床方案的制定工作,这给中药方中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中药药房的分析工作当中,处方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注意要求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给予处方分析工作,足够的关注,有效避免处方不合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出现。本文主要针对医院中药房在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对中药房进行管理期间,重点分析中药房用药处方的基本情况,并做好原因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解决相应的问题,可有效控制用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房 用药处方 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单复方中隔物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用穴位:神阙,大赫(双侧),足三里(双侧)。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的艾条置于鲜姜片上进行隔物灸,每周治疗 5 次, 20 次为一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自制药饼替代姜片进行隔药物灸,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指标。结果:经配对 t 检验,两组治疗前后 Kupperman 评分比较, P < 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法对更年期总体症状的改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成组资料配对 t 检验( t=-4.05 ),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隔药饼灸法比隔姜灸法疗效更好。结论:隔姜灸及隔药饼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均有良性调整作用,隔药饼灸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治疗,治疗效果更 为 显著。

  • 标签: 隔姜灸 隔药饼灸 更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医院药房在 中药处方调配过程中出现的 常见差错和 相应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我院药房当中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共抽取 5000 份样本。对 5000 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调配问题 处方,并且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结果: 对 5000 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出现调配问题的处方有 67 份,具体问题主要有药物搭配划价错误 、 规格选择错误 、 药物错配以及其他问题 。 对影响中药处方调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调配过程 、 调配人员以及药材质量等 。 结论: 一定要重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的制定相关的策略,控制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出现,并且认真地对相关要求进行落实,让差错出现的概率有效降低。

  • 标签: 调配 差错 中药处方 解决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药物滥用通常是指人们违背社会规范,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用途无关的具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药物滥用正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人类公害之一。加强对药物滥用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已是社会药学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药物滥用 非处方药 对药 药学 医疗用途 依赖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服用中药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本文将研究中药药学服务对不良反应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本文要研究的人员是在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 110例患者,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 55人一组的研究小组,施行常规中药治疗的一组患者称为常规组,施行常规中药治疗 +中药药学服务的一组称为综合组。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认可度进行对比。结果:常规中药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情况更多,而进行中药药学服务的一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很好地改善;常规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认可程度要低于综合组。结论: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除了进行传统的常规治疗,再对患者进行中药药学服务,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认可度,基于此,中药药学服务适用于中药治疗。

  • 标签: 中药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治疗中配方颗粒与饮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感冒患者中随机抽取的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研究组使用重要配方颗粒治疗,分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用药后起效、解热以及痊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于传统中药饮片,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尽早缓解患者痛苦,是中药治疗中的重要创新发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中药饮片调剂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临床中药合理性问题。方法:本次课题研究对中药饮片调剂每个环节进行了评估,并且针对中药使用剂量、熬制方法和药物使用方式等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中药饮片调剂的每个环节都会给中药使用合理性造成相应影响。结论:临床中药合理使用由于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医院应该不断提升调剂人员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而提升中药用药临床安全性。

  • 标签: 中药饮片调剂 中药 合理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将来我院接收中医治疗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治疗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中药治疗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 药学服务 中药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电子处方点评,了解我院药品使用合理性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上半年门诊电子处方6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点评细则等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600张电子处方使用存在问题的有28张,合格处方572张,处方合理率为95.3%。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诊断未写或书写不全、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注明日龄、月龄的、遴选药物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 结论 我院门诊电子处方存在一定使用不合理现象,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力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电子处方点评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2022年第二季度门诊300张电子处方点评分析,探究我院门诊电子处方存在的不合理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门诊电子处方合理率。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处方点评软件抽取处方,抽取方法为每月的第一张电子处方开始抽取,处方间隔为100,每月抽100张处方,共抽取2022年第二季度电子处方300张。结果 2022年第二季度抽取的300张电子处方,不合理处方20张,占总处方比例为6.67%。不合理处方的类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适宜、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症不适宜等 结论 我院2022年第二季度门诊300张电子处方合格率为93.33%,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仍需要加强处方监管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处方点评 处方合理率 门诊电子处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接诊的 100例 慢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没有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炮制能够提高中药的质量,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且能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中药质量 中药炮制 药效
  • 简介:【 摘要 】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主体,研究中医辨证用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中药的基本规律, 是中药师在开展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服务工作。在中药师的帮助下,开展临床中药学服务能够保证患者在服用中药药物接受治疗期间患者自身的安全性和药物服用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健康恢复时间的持续缩短,从而促进中药药物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中药师在临床中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和提高中药师临床中药学服务水平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从而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 标签: 中药师 临床中药学 中药服务 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