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随着医疗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科技运用到医疗系统中是所有科技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于大众,能最快实现科技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护系统已经在医疗服务中展开了运用,但相对其他科技而言,无线传感器远程医疗监控系统技术还是不稳定。对此,本文对无线传感器医疗监护系统展开介绍,探究此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组成,讨论医疗企业对此项技术的需求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无线传感器技术在医疗护理体系中的应用。

  • 标签: 无线传感器 网络技术 远程监控 医疗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的护理办法以及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床号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办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再实行人工气道专项护理以及控制感染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染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实施的人工气道专项护理及感染控制措施,均可以提高临床治疗中人工气道的应用价值,优化了患者的护理体验,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专项护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生神经精神活动的神经元功能。方法:依据神经精神活动的表现特点,结合神经元所具有的4种信息接收处理功能的不同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在神经元所具有的4种信息接收处理的功能中,只有经配体门控离子型受体介导的信息接收处理功能(神经元的功能特性)是产生神经精神活动的神经元功能。

  • 标签: 神经生物学 神经元 功能 精神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 54例进行组间对比分析。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5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患者( n=27例)接受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患者( n=27例)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 6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人工泪液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着力推广。

  • 标签: 人工泪液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上进展巨大,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医学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尤其在乳腺影像学诊断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果也颇为显著。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影像学诊断上的应用情况予以阐述,以供借鉴。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乳腺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ICU接受人工气道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提供全天候的医护团队协同管理、定期评估气道通畅度和患者状态、及时记录重要指标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后,观察组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观察组患者得到全方位的医护关怀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因此,推广和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提升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水平和病情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神经外科 ICU人工气道 非计划性拔管预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切除 面神经保护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切除效果及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对64例面神经组和70例非电生理监测组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和面神经保存情况,并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监测组58例(90.63%)完全切除,6例(9.37%)未完全切除,60例(93.75%)术中解剖保留;非监测组62例(88.57%)完全切除,8例(11.43%)未完全切除,56例(80.00%)术中保留。术后3个月和1年,监测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监测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切除 面神经保护 策略
  • 简介: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知识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视听科技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初代PPT平面式教材也逐步发展完善和普及,但PPT平面教学在临床本科课中的缺陷也逐步展露,神经系统是在解剖学课中比较不易掌握和记忆的内容,特别是对其内部结构还没有立体直观的标本加以观测地认,进一步加大了掌握的困难。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并整合了医学知识,创新医学教材系统,使医学多媒体教材更具有3D立体化,提高了医学教育效率,增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性。

  • 标签: 神经解剖 3D动画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冠去除技术拔除邻近下牙槽神经的阻生智牙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月的医院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并且通过锥形束CT确定牙根临近下牙槽神经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疼痛反应情况以及测量牙根移动距离。结果:术后24h疼痛程度与阻生智牙萌出状态和阻生深度具有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牙冠去除技术 下牙槽神经 阻生智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随机将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院 5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分为 实验 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联合 针刺治疗 )、对照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治疗 )。对比 两组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 )高于对照组( 72% ), 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 异( p<0.05 ) ; 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分别为( 46.34 ±9.87 ) m/s 、( 53.24 ±10.24 ) m/s ,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联合应用血糖控制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 应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针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2月 -2018年 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 75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37例给予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研究组 38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4.74%( 36/38),对照组为 81.08%( 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复发 2例,对照组 6例,发生率分别为 5.26%, 1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足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麻醉。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麻醉优良率、1次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深度短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相比,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可以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药物起效时间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手术术后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麻醉的镇痛效果。 方法 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抽取 78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行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普通组,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结合硬膜外镇痛的 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术后 1h VAS评分( 1.58±0.27)分、术后 2h VAS评分( 1.79±0.68)分、术后 8h VAS评分( 2.12±0.59)分、术后 24h VAS评分( 2.27±0.73)分均低于普通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0.00%)低于普通组( 10.26%)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镇痛能有效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镇痛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髂腹股沟神经 髂腹下神经 超声 剖宫产 镇痛
  • 简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是指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恢复眼部的正常结构,改变了过去单纯摘除晶津,造成术眼术后无晶体状态。这项技术不仅使病人获得了双眼视功能,有些甚至超过病前的视功能,同单纯晶体摘除术相比,简化了术后需配+10.0DS凸透镜,以调节眼部屈光不正的问题,避免了术后双眼屈光参差而造成的双眼视物不协调。目前,这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性、外伤性等各种原因的白内障晶体摘除的患者。

  • 标签: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 眼部 护理 摘除 老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神经重症患者主要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12 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围手术期重症患者及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这一部分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威胁生命。因此明确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等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重症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多模式镇痛很有必要。目前主要采取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或头皮神经阻滞。本文就头皮神经阻滞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了解和应用头皮神经阻滞提供参考。

  • 标签: 头皮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