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行多排螺旋CT(MS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先对其行MSCT平扫,而后给予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疾病检出率;并计算其诊断效果。结果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疾病检出率为97.65%,MSCT平扫为81.18%,对比差异显著(P<0.05)。增强扫描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灵敏度为85.19%,原位癌为85.00%,脓肿为66.67%,转移瘤为96.30%,结节增生为80.00%。结论为肝脏肿瘤患者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效果较佳,可有效诊断出病变组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多排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透明细胞肾癌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时的表现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透明细胞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且在我院或转诊外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透明细胞肾癌患者23例,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透明细胞肾癌在皮髓交界期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下降,低于肾实质,呈快进快出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很好反映透明细胞肾癌的强化特点,为术前诊断透明细胞肾癌及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期扫描 透明细胞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干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干预 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增强扫描。对比剂外静脉外渗损伤机制,对比剂外渗原因,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列入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螺旋CT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进行护理后,研究组在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状况对于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明显影响,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螺旋CT增强扫描 心理分析 护理方法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目前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中。CT增强扫描就是在血管内注入对比剂而进行的扫描技术,主要是经静脉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剂,使血中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增强器官和病灶的影像效果;可以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增加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对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确诊断。造影剂属于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用来显示血管、体腔的内部结构或状态。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含碘制剂较为多用。造影剂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及效果。为此本研究中分析了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护理方法,旨在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 标签: CT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护理后,研究组在检查成功率、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几率,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护理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碘造影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使用碘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3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CT扫描的相关护理措施干预,总结扫描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P<0.05)。结论对使用碘造影剂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急救效果。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原因,护理人员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手段。方法CT增强扫描检查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熟练操作及发生造影剂外渗后的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处连续敷湿土豆片及积极对症处理,没有1例造影剂外渗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当发生造影剂外渗时,患处敷湿土豆片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3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占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对比2组患者CT增强值的差异性。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CT值以及CT增加值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P<0.05)。结论增强扫描CT值,可以有效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增强扫描CT值 骨巨细胞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6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和64排螺旋CT扫描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V/Q显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偏心性部分充盈、附壁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栓塞处肺窗显示局部纹理稀疏、肺叶和胸膜下区肺梗死灶、胸腔积液、中央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扩张。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形态、范围、分期和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断来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血栓 栓塞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3月的300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CT增强扫描,分析不良反应类别。结果3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33%,其中,以轻度恶心呕吐所占比例最高,为4.33%,其次为局部荨麻疹样皮疹等。结论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临床予以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可减少其发生风险。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98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1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度2例、中度1例、重度0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增强扫描中,操作简单,诊断的准确率高,检查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诊断中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5月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及诊断,进一步分析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45例肝癌患者中,巨块型14例,结节型22例,弥漫型9例;动脉早期42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1例,门静脉期30例呈低密度,延时期42例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可为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螺旋CT 增强扫描 肝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CT增强扫描中,经常应用的造影剂包含含碘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等2种,而在MR增强扫描过程中,钆类对比剂属于常用造影剂1。为有效降低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应用造影剂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合理调整并控制在造影剂的运用量,深入分析造影剂理化性能,应用后引发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具体处理措施等。本文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肝占位病变及疑似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将两种扫描方式所得到的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的检出率为91.2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77.5%,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平扫的检出率,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CT增强扫描时静脉高压注入造影剂出现渗漏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近期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后,一组给予预防性干预(研究组,30例),一组给予常规检查前指导(常规组,30例),在对比两组造影剂渗漏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总结造影剂渗漏的预防方法。结果研究组造影剂渗漏发生率是3.3%,与常规组的20.0%比对明显较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于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需提前进行预防性处理,严格注意高压造影剂注射的操作,以对造影剂渗漏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高压注射 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变情况分成骨巨细胞瘤组和非骨巨细胞瘤组,每组53例。对这两组患者展开CT增强扫描,并对两组患者病变增强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骨巨细胞瘤组增强CT值、CT值增加值均较非骨巨细胞瘤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过程中,增强CT扫描后的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可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增强CT扫描 骨巨细胞瘤 增强CT值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外伤患者30例详细资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给予平扫后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对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当中,首次CT平扫的结果为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4例、肾包膜下血肿为6例、单纯性肾挫裂伤为8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6例、可疑肾损伤为2例、未见显著异常为4例。经过CT增强扫描之后,30例患者均全部表现出肾外伤的可靠征象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5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模糊;肾挫伤伴肾包膜下血肿8例、单纯性肾挫裂伤9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7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增大,1例平扫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谓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该方法值得在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后处理 肾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