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经口双气囊小肠镜(DBE)对不全粘连小肠梗阻进行疗效鉴定。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不全粘连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经口DBE治疗,随后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经口双气囊小肠镜对不全粘连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粘连性梗阻 不安全性小肠梗阻 肠管粘连 腹痛腹胀
  • 简介:摘要腹部手术患者腹腔内积存血液或血块、脓物以及肠管浆膜面损伤可致肠梗阻。观察病情变化、有效肠胃减压、强化治疗护理干预、活动和口腔护理,可有效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应通过良好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解除梗阻,恢复胃肠功能,预防粘连肠梗阻复发,促使患者早日治愈。

  • 标签: 黏连性肠梗阻 围术期护理 预防性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粘连小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予以观察。方法抽取2014年0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粘连小肠梗阻患者76例视作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单号以及双号)予以平均分组处理,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4%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以及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较常规方法治疗效果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消除所需时间均较短,在治疗该类疾病中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粘连性小肠梗阻 症状消除 经鼻肠梗阻导管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在广泛粘连肠梗阻患者治疗之中应用小场内排列手术和传统梗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6例肠梗阻病人,按治疗方式间的差异分成传统组和排列组,传统组采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排列组采用小肠内的排列手术治疗,统计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组间对比有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广泛粘连肠梗阻患者治疗之中应用小场内排列手术,不容易发生并发症,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场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胃石症在临床上少见,而胃内结石进入回肠后导致回肠梗阻更为少见。北京市京煤集团总医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石症 小肠梗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内排列术预防术后粘连小肠梗阻(AS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份至2014年11月份期间收治的120例行肠内排列术患者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肠内排列原因,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小肠梗阻复发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接受肠内排列术治疗,术后发生与排列管相关并发疾病的几率为0.6%。术后对患者平均随访(78.5±22.4)个月,结果显示患者中梗死的复发率为4.8%;结论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ASBO术后复发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高,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逆行肠内排列 粘连性小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是指因腹部广泛手术、创伤、腹膜炎、腹腔积液、异物残留等原因导致肠壁和肠粘膜水肿增厚,肠腔闭塞,肠浆膜面炎渗出,致使肠管粘连和麻痹的肠梗阻。术后肠梗阻多发生于小肠,这同小肠的组织结构与特点有密切关。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有其典型的病生理改变。炎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在临床中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需要与术后麻痹肠梗阻、延迟肠麻痹、假性肠梗阻、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相鉴别。本文在最后讨论总结了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粘连 小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术后急性粘连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前的后急性粘连肠梗阻患者资料做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对患者治疗时行回顾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及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观察组组肠梗阻好转率为98%,排便时间为3~12天,平均5.2±2.3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急性粘连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术后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肠梗阻病人必须区分梗阻的类型,并且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可以划分为紧急手术、急症手术、延期手术或者可以保守治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区分机械梗阻或非机械梗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机械梗阻,应该确定梗阻是否完全。除了少数情况以外,完全梗阻需要立即手术。相反,不完全梗阻则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最后应该尽可能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因为这对指导治疗非常有用。

  • 标签: 肠梗阻 手术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与奥曲肽联合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110例粘连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以及第1个24h胃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与奥曲肽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粘连肠梗阻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奥曲肽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绞窄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急性绞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绞窄趋向的肠梗阻患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结论在肠坏死前做出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7年收治的120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保守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愈5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后治愈23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1.7%,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保守治疗,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禁食、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效果较佳,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粘连肠梗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粘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在患者住院治疗的初期,对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这72例粘连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明显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粘连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行腹部X线立卧平片与腹部CT扫描诊断,给予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1)d。结论术后早期炎肠梗阻行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了误诊发生几率,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炎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病不同时间进行的松解手术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肠梗阻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48小时为临界时间,实验组42例,发病确诊48h内立即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先对其进行保守治疗,若无效,48小时后对其进行松解手术。将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把握最佳时机对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松解手术,可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显著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小肠梗阻 预后 手术时机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发生粘连肠梗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相关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19±1.38)h、(6.10±1.4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3.20,10.52;P<0.05);且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肠梗阻发生率仅为1例(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47,P<0.05)。结论粘连肠梗阻患者予以针对护理干预后,可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与症状缓解,降低肠梗阻复发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奥曲肽 奥美拉唑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40例粘连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时机,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粘连分离的5例患者术后有发生肠壁穿破现象,造成腹腔感染,经治疗后康复;6例患者切口感染缝合之后康复。结论在治疗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这样才能防止患者病情的加重,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治疗时机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有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质组粘连肠梗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预防 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收治诊断为粘连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导管拔出时间、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拔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阐述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治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51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84±0.35)周,无患者复发。结论腹部手术后,应加强对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预防,一旦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应采用X线联合CT等方法确诊,治疗首选非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