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嘴骨折患者临床手法及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尺骨嘴骨折患者43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尺骨嘴骨折患者经治疗优19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1.39%。结论尺骨嘴骨折,要求解剖复位,以恢复平滑的关节面,避免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对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的骨折,不必手法复位,可用折页式托板或石膏托外固定肘于110°~130°位,3周后可开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假性近视采用莨菪碱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位青少年假性近视对象,随机分组后均实施阿托品滴眼剂,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对比两患者眼部压力、眼轴长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患者眼压、眼轴长均明显改善,但间差异较小;临床疗效方面,对照为78%,观察达到94%。结论阿托品滴眼药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对患者的眼部酸胀、视觉疲劳可明显改善并提升裸眼视力。

  • 标签: 假性近视 山莨菪碱滴眼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的临床应用对预防VTE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成立了VTE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的VTE管理和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对全院护士开展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对VTE预防护理的管理。并于2015年7月建立网络信息上报平台,以对全院VTE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探索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骨科为VTE的高发科室,选择2016年及2017年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统计其VTE发生率及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VTE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临床护士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和积极有效的干预来预防、减少VTE的发生。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3.23%,2017年降至3.20%,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55%,2017年降至为2.79%(P<0.05)。其中关节外科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34例深静脉血栓,下半年仅发生了2例深静脉血栓。结论VTE管理承担着院内VTE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规范院内VTE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VTE护理,从而减少了VTE的发生,同时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VTE管理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VTE预防护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小组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1。病媒生物控制是我国预防虫媒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2。为了全面掌握石嘴山市病媒生物种群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订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有力依据,2015年1-12月对全市病媒生物进行监测。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

  • 标签: 病媒生物 密度调查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主要成分含量,其中包括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盐酸巴马汀、黄芩素等含量。方法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250mm×4.6mm,5μm色谱柱,调整柱温40度,比较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主要成分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146.11~2337.76ng),黄芩苷进样量为(592.6~9481.6ng),盐酸巴马汀进样量为(38.8~540.8ng),黄芩素进样量为(30.83~493.28ng),进样量范围和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96.1%,黄芩苷平均回收率96.5%,盐酸巴马汀平均回收率95.4%,黄芩素平均回收率95.8%。半夏泻心汤中主要成分含量明显比苦降药主要成分含量高。结论比较半夏泻心汤及其苦降药组方主要成分含量分析得出,半夏泻心汤配伍明显优于苦降药,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苦降药组 主要成分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免疫化特点。方法收集11例该类乳腺癌,分析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并用免疫化染色标记。结果11例乳腺癌为女性患者年龄35-61岁,纯型6例混合型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例。乳腺粘液癌纯型好于混合型,ERPR表达无差异,C-erbB-2阳性预后较阴性预后差。结论乳腺粘液癌纯型预后好于混合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

  • 标签: 乳腺粘液癌 临床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工免疫化与全自动免疫化有效结合应用的优缺点。方法一抗选择手工操作,二抗及显色系统采用全自动染色。结果节省一抗成本,染色结果定位准确,背景清晰,减少操作时间。结论对于免疫化数量不太多的医院既减少手工操作染色带来的人为误差,又能达到全自动免疫化染色的标准化。

  • 标签: 免疫组化 手工染色 机器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切片免疫化定量受到苏木素复染的影响,以期为组织切片免疫化定量分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肺癌组织40例,分为苏木素复染与未复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切片中CK、Ki-67的表达,在阳性区域随机截取样品显色反应细胞图像,分析测试两组组织切片中CK、Ki-67蛋白表达的PU值。结果两的C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均表达于癌细胞胞浆中,Ki-67蛋白均表达于癌细胞核中;苏木素复染的显色反应均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未复染均呈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苏木素复染的CK、Ki-67显色反应均较深。对比两CK蛋白在肺癌细胞胞浆中表达的FU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偏差为19.1%;对比两Ki-67蛋白在肺癌细胞核中表达的FU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偏差为30.3%。结论经苏木素复染后,CK、Ki-67的PU值均明显增大,对组织切片免疫化定量的分析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组织切片免疫化定量分析时,不可进行苏木素复染。

  • 标签: 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苏木素复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菪碱与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运用到治疗急性胃炎的功效。方法选出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184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一92例患者施以良菪碱联合奥美拉唑,二92例患者施以良菪碱与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比照两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二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好于一患者,P<0.05。结论良菪碱与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运用到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的成效较优,具备极大的安全性,还能够增强患者身体中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阿托品 山良菪碱 急性胃炎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莨菪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神经性尿频病例分为对照(40例)与实验(40例)。对照单纯给予良菪碱治疗,实验口服良菪碱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理干预治疗。评估两疗效并观察两患儿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实验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随访3个月病情复发率更低,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莨菪碱口服治疗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尿频患儿效果确切,该方案疗程相对较短,操作简单,患儿依从性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性尿频 山良菪碱 心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对照(61例)应用常规抗生素及补液治疗,观察(61例)在对照基础上加用莨菪碱,疗程均为72h,比较两临床疗效。结果经过72h治疗,观察患者显效率为49.2%,总有效率为95.1%,对照显效率为37.7%,总有效率为82.0%,两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莨菪碱联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急性肠炎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山莨菪碱 抗生素 急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嘴山市2015年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同时为实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目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2015年石嘴市四类慢性病分性别早死概率,同时以《规划》目标——到2020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较2015年降低20%1为目标,衡量我市应该达到的指标要求。结果石嘴山市2015年早死概率为14.75%,其中男性早死概率为22.50%,女性早死概率为13.48%。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应降至11.8%。结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争取2025年实现慢性病早死概率降低25%的目标。

  • 标签: 慢性病 早死概率
  • 简介:摘要免疫化技术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人们通过免疫化技术对各种疾病的形成以及肿瘤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大大增加,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然而,人们慢慢发现免疫化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次研究将从免疫化技术的局限出发,就如何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石幼老先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则病案进行分析,可较清楚的了解到先生用药的“重调气血、兼治痰湿”的特色,特别是重气血中也以调气为主,补气益气行气之法处处可见。先生的用药精髓值得我们每位石氏伤科的传人加以研习和临床贯通。

  • 标签: 石幼山老先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案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莨菪碱与谷维素联合治疗对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收治的68例神经性尿频患儿,分为观察与对照,其中予以莨菪碱与谷维素联合治疗者为观察,予以莨菪碱治疗者为对照,每组各34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随访半年对复发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患者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者5例,有效率85.29%,高于对照有效率70.5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与对照比较,观察患儿的复发率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莨菪碱与谷维素联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较好,复发率低,适宜临床使用。

  • 标签: 神经性尿频 儿科 山莨菪碱 谷维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免疫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0例门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采用免疫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比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杂交92例表达HPVDNA阳性;免疫化技术染色68例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两者联合应用检测到104例呈阳性反应。结论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优于免疫化技术,两者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尖锐湿疣的检测,使检测阳性率提高。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已经发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蛋白质表达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病理生理学指标。使用质谱分析,根据体液中蛋白质的鉴定,例如脑脊液、血清或血液,就有可能识别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确诊前,体液中应存在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该综述讨论了全面的蛋白质学方法,阐明了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努力,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蛋白学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蛋白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它们也可能表明最有可能发生病理改变的细胞的类型和位置。蛋白质学方法的研究已经为死后脑组织、外周组织和体液中的定量和定性蛋白质模式提供了大量信息。如二维电泳,2-DDIGE,SELDI-TOF不同蛋白质学技术、蛋白质和基于标记(ICAT),无标记(MS(E))量化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蛋白质学方法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工具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蛋白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