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82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中医治疗的为观察组。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与70.7%,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通过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且起效快,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行骨折手术后四肢肿胀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肿胀人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肿胀程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 康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骨折术后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Neer、Constant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MBI、SF-36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d肢体肿胀恢复正常的有22(88.00%)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3d、第7d肢体疼痛程度分别为(3.01±1.16)分、(1.25±0.4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组8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后的护理方式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创面及疼痛护理、红外线干预及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的肢体肿胀程度较之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较之对照组显著较低,且该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显著较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创面及疼痛护理、红外线干预及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快速消退,对于促进四肢骨折的良好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效果,并观察两组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35/43)(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具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可以促进肢体肿胀消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一周后肢体肿胀改善情况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一周后,其肢体肿胀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具有显著优势,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组患者在心理、躯体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同样具有显著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肢骨折术后 综合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叶皂甙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非粉碎性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患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非粉碎性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患者4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七叶皂甙钠,观察组予七叶皂甙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小腿周径差。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肢与健肢小腿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7、10天,两组患肢与健肢小腿周径差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治疗后第7、10天,观察组患肢与健肢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甙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两者共同发挥消除肢体肿胀的效果,疗效优于单用丹红注射液。

  • 标签: 七叶皂甙钠 丹红注射液 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用伤科红药气雾剂对于缩短跟骨骨折肿胀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共126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4例给予患处间断冰敷,静点七叶皂苷钠,治疗组62例加用伤科红药气雾剂,分别记录自受伤时刻致患足外侧皮肤出现褶皱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足外侧皮肤出现褶皱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红药气雾剂外用可以缩短跟骨骨折肿胀期。

  • 标签: 跟骨骨折 消肿 伤科红药 伤科红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出血昏迷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93例脑出血昏迷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5例在治疗同时未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组成对照组,48例接受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者组成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GC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4、6周GCS评分结果表明,研究组皆高于对照组,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使脑出血昏迷期患者临床康复显著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出血昏迷期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2016年1月初—2017年2月底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的治疗的患者。并且以患者在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分组依据,将76例患者划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对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组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对肿胀情况的加强护理干预。对A组与B组的护理后肿胀情况、进行康复锻炼的积极性等进行比对。结果B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其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舒适感较A组患者的来说较好(P<0.05);B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肿胀情况比A组患者的轻(P<0.05);B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在康复锻炼上的积极性比A组的高,疼痛感比A组的轻(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肿胀情况进行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使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肿胀情况以及疼痛感减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患者在术后的舒适感。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与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肿胀情况
  • 简介:(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骨外科广东东莞511700)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患者上肢抬高量化对患肢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骨科单侧上肢骨折并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患者共56人,随机分组进行不同角度肢体抬高,分别为30°、60°、90°,采用单盲方法,由护士在特定时间(900及1600)对固定部位进行上肢肢体周径测量及肿胀程度的评估并记录,并且专人汇总统计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观察结果。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消除上肢肢体肿胀速率最快的抬高角度为60°。结论抬高患肢60°和进行量化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的肿胀

  • 标签: 骨折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对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护理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MESSS、FIM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对照组MESSS评分较观察组高,FIM评分则较观察组低(P<0.05);对照组QLI各项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增强功能独立性,提高生活质量,具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其肢体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鹤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护理后,康复组FMA评分(75.6±6.3)分与Barthel指数(79.1±13.7)均高于对照组(68.4±5.9)分、(70.5±11.2),且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肢体与语言康复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56例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通过预见性护理显著提高,肢体与语言康复效果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脑梗塞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用电刺激的方式进行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率(28例,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2例,73.3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有利于提升促进患者语言以及肢体康复,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 语言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106例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1.70%(P<0.05);护理后,两组FIM和BI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化整体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预后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得影响。方法应用2016年2月-2017年1月笔者关于本院收治的108个脑梗塞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抽取标签按照分组进行实验1。每组54例,两组均属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内容。实验组按照计划需要应用早期术后康复护理;入院时及12周后对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和测定。最终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数据。结果实验证明经过护理后的实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好转。实验组的FMA和BI分值为(63.75±9.21)分和(70.56±11.02)分,明显高于参考组的(37.42±8.32)分和(47.01±9.52)分,(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对于早期术后护理的需求非常迫切,正确的术后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病人的康复质量和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非常值得相关医疗机构的借鉴。

  • 标签: 术后早期 康复护理 脑梗塞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偏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