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物质依赖病房成瘾物质流入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本院本院物质依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26例病房成瘾物质流入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成瘾物质类型新型毒品(冰毒、K粉、摇头丸)18例,酒类5例,其他3例。流入方式探视人员带入14例,食品或外卖中隐藏带入9例,入院时贴身携带2例。流入时间1200-1400有9例,1900-2200有15例,其他时段有2例。成瘾物质流入原因主要与病房设施不完善、护理人员重视度不高、患者病种有关。结论物质依赖病房流入成瘾物质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成瘾物质流入的防范意识,完善病房设备,对探视人员讲解成瘾物质的危害,加强医院管理,防止成瘾物质流入病房。

  • 标签: 物质依赖病房 成瘾物质 流入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建立黄藤素片HPLC测定有关物质的质量标准。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柱,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2575)的流动相,水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20nm。结论有关物质不得过7.0%;理论塔版数按盐酸巴马汀计不小于5000;最小检测量0.488ng。

  • 标签: 黄藤素 有关物质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美沙拉嗪的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确定检测波长,进行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实验,进行对照品储备液和标准曲线的制备,回收率和RSD试验。结果通过对美沙拉嗪进行多次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美沙拉嗪范围在100~500μg/mL,r=0.9991,5-氨基水杨酸同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达到了平均值为99.98%,RSD≈1.2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美沙拉嗪的有关物质,灵敏度高,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美沙拉嗪 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物质依赖病房的实施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对物质依赖病房200名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出院后无论在遵医服药行为,还是在定期复诊上都比未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从而减少精神疾病复发。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精神科病房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吉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6.67%,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1.11%,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5.56%)低于常规组(2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磷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规律透析、血磷>1.5mmol/L的MHD患者40例,在原有的治疗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进行低磷饮食干预。3月后观察低磷饮食干预前后的骨矿物质代谢指标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低磷饮食干预后,MHD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血钙、iPTH、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MHD患者长期低磷饮食摄入,对改善骨矿物质代谢紊乱,防止其因骨矿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磷饮食 骨矿物质代谢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物质依赖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物质依赖患者200例,治疗过程中,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用药方面遵从医嘱的情况、服用药物的情况以及出院以后来院复查的情况。结果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治疗方式之后,患者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复查情况优于护理前(P<0.05),出院后病情复发率较低。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物质依赖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精神类疾病复发率。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物质依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外逃的特点及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10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且发生外逃现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其外逃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找寻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有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均为非法类物质,其中9例患者为2~3种物质滥用;多数患者为首次入院者;患者外逃时间多为晚上7~9点医院非正常工作时间,方式多为破窗而逃;外逃时患者精神症状消失;外逃多是因为苦闷、无聊等原因;10例患者出逃后均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非法类新型物资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外逃发生率较高,出逃原因复杂,时间多是医院非正常工作时段,因此应结合其特点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防止患者外逃,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外逃特点对策
  • 简介: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格兰特、塞里格曼等人倡导了积极心理学运动,提倡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心理学从而由解决问题的特殊取向转变为研究人类具有普遍共性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取向。积极心理学运动的不断发展,引起了西方研究者对积极主观体验与积极人格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如自我决定、自我调节、主观幸福感、希望和乐观等。

  • 标签: 乐观主义 综述 国内 生命系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延伸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心源性胸痛发生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科门诊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接诊的176例胸痛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膜疾病、肺部疾病、食管疾病、胸壁病变、脊髓胸段疾病、肋间神经均为心源性胸痛常见原因。结论明确非心源性胸痛主要发病原因对冠心病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非心源性胸痛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考察个体的宗教信仰与完美主义心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两位受访者(分别为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与健康的完美主义)追行个案研究。结果两名受访者的基督教(新教)信仰封其完关主义的负面倾向有所矫正,受访者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因为宗教信仰而有所改善。结论基督教(新教)信仰有利于修正受访者自体表象与权威客体表象的关系。在象征意义上,“上帝”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较好的”权威客体表象。

  • 标签: 心理健康 完美主义 质的研究 基督教信仰 客体关系
  • 简介:摘要基于仁爱和有利原则的医疗父爱主义(paternalism)又称家长主义,它来自拉丁语pater,意思是指像父亲那样行为,或对待他人像家长对待孩子一样,这里是指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亲或家长。本文试图通过医疗父爱主义的基本内涵、发展演变,解读出适应今天所要构建的医患和谐观念和价值。

  • 标签: 父爱主义 医患关系 仁爱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确诊接收的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肺功能、X线胸片以及肺部总有效动顺应性相比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所需时间优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胸部X线变化,以及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O2、PaO2、PaCO2、OI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s治疗可提高地市级医院早产儿HMD的救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分析罗布麻叶对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2只大鼠分成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罗布麻叶高剂量组以及罗布麻叶低剂量组,提取罗布麻叶对三组大鼠连续给药,之后对三组大鼠尿液中的内源性物质代谢水平对比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罗布麻叶给药组均有显著得分点区分效果,其中在对三组大鼠连续给药22d,和罗布麻叶低剂量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罗布麻叶高剂量足差异显著。结论罗布麻叶对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具有直接影响,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 标签: 罗布麻叶 尿液 内源性物质代谢 大鼠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在不全流产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不全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清官组47例、米司酮组47例,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阴道出血、血hCG值下降情况、月经恢复周期、闭经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米司酮组再次清宫及宫腔粘连发生率少于清宫组(P<0.05),月经复潮天数米司酮组小于清宫组(P<0.01),清宫组并发症高于米司酮组。结论对于宫腔残留物较小,血HCG值小于2000IU/L的不全流产患者口服米司酮保守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并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

  • 标签: 不全流产 米非司酮 清宫术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及CT诊断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15例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患者术前X线及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本组15例患者中,X线检查表现为界限清晰的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紧靠骨皮质内侧,外形呈卵圆形长轴与骨纵轴平行,可见骨嵴,周围见硬化带,无骨膜反应;CT可见病变对骨皮质、髓腔侵犯范围,见硬化缘、骨嵴分隔等,无坏死低密度。结论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结缔组织肿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