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之前显著减少,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均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西医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西医药物 联合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与消心痛治疗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18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90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86.67%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患者98.89%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脉压和心率相对比较稳定。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稳定心绞痛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消心痛 麝香保心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异体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21例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无掌侧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异体骨植入排异反应等并发症;1例出现背侧螺钉松动、背侧肌腱激惹。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水煎煮法制备葛根芩连汤;通过大鼠给药后及恢复期的日常观察、血液学指标测定,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葛根芩连汤各给药组和恢复组大鼠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按临床用量的5倍、15倍、25倍用药时,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长期毒性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人照护问题成为当前学术界及相关部门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且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就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护理体会进行探析。

  • 标签: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分析探讨对其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行长期维持血液透的患者中,选取4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给予对照区患者常规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和对照组评分相比,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上都相对较低,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和稳定其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长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寿命持续延长使得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单一的家庭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本文借鉴国外相对完善的长期护理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非正规长期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张建立分级护理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来逐步完善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社会、家庭和机构共同承担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对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完善服务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及监督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老年人 长期护理 护理模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指导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制定的营养方案,1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AC23.41±2.32cm,TSF1.69±0.21cm,RBW80.24±5.03,BMI20.51±1.96;对照组AC22.07±1.64cm,TSF1.51±o.14cm,RBW76.44±4.85,BMI18.48±1.45,实验组综合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P59.76±3.67,HB92.35±2.84,TRF1.79±0.08,AB30.59±2.13;对照组TP55.85±4.12,HB84.13±3.58,TRF1.51±0.20,AB28.06±2.69。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学的营养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巩固患者体质。

  • 标签: 指导 血液透析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不同相对应措施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存在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出现很多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长期留置 尿管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的心理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护理组患者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优化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老年人224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75人患有轻度以上的抑郁,抑郁患病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平均值22.6%1。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女性(OR2.532%CI1.257~4.608P0.012)、单身(OR4.172%CI1.687~10.456P0.011)、独居(OR2.743%CI1.674~4.527P0.001)、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1.548%CI1.036~2.462P0.003)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人群相对正常老年人而言更容易患抑郁症,女性、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形成的根源,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法,不断提高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病人的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品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中功能不良的患者,共45例。找出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根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和控制性措施。结果本中心6年期间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约4192人次,共发生感染12例次,6例次拔管,1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功,15例患者死亡。27例患者仍继续进行透析,虽然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现象,但是发生率相比以前大大降低。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透析过程的感染和血栓的形成。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事实表明,护理人员规范的封管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形成血栓,而且能够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患者来说,实施个体化封管液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感染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血透中心接收血透治疗的43例深静脉长期留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8例出现发生皮肤感染1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4例次,5例发生堵管17例次。结论在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管中开展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深静脉留管 血压透析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长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展开观察与评析。结果经临床评估结果统计得出,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疏导患者各个不良情绪,使患者各个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并总结发生的并发症,归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1例患者中,7例发生皮肤感染12例次,3例出现导管感染3例次,5例发生堵管22例次。结论在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管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血透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深静脉留管 血压透析 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64例,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无陪衬护理,对比护理前与护理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全部研究样本在接受护理前,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6%,经过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无陪衬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无陪护护理 长期住院患者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年限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符合标准的有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罗红霉素,n=39)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9)。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37/39)、76.9%(30/3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长期治疗中,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支气管扩张 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丁胺醇在哮喘病情长期控制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病情长期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及观察组(沙丁胺醇治疗)各29例,3个月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在病情长期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沙丁胺醇 哮喘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