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碳酸是预防和治疗双相障碍发作的一线用药,治疗用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引起急慢性中毒。本病例为患者在维持治疗剂量时因并发肺部感染表现出中毒反应。表明使用碳酸患者在较小的维持剂量时,若并发感染或使用氨茶碱、碳酸氢钠等时可能影响碳酸血药浓度,不及时进行浓度监测,会导致中毒反应。使用碳酸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其它疾病或年龄较大体质较差及共同用药时,中毒的一些症状和表现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碳酸锂 中毒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喹硫平联合碳酸方案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双相障碍患者均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采取喹硫平联合碳酸方案;单药组40例采取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内发作次数少于单药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药组低(P<0.05);两组疗后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治疗双相障碍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喹硫平单药治疗方案。

  • 标签: 喹硫平 碳酸锂 联合方案 双相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培酮联合碳酸对躁狂发作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躁狂发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联合碳酸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狂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躁狂发作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碳酸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MS-RC、SF-36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WMS-RC、SF-36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舍曲林联合碳酸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舍曲林 碳酸锂 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碳酸片与丙戊酸钠片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用药治疗。方法选我院2010年—2013年期间60例躁狂发作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研究组30例采用碳酸片与丙戊酸钠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碳酸片与丙戊酸钠片单一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反应的对比。结果碳酸片联合丙戊酸片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碳酸或者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同时联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结论碳酸片与丙戊酸钠片联合治疗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单一情感稳定剂治疗效果不佳的躁狂发作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碳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躁狂量表(BRMS)评分、症状量表(TE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的BRMS评分与TES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具有良好可行性,对抑制躁狂发作及控制病情均有确切效果。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齐拉西酮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齐拉西酮、氯氮平合并碳酸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收治的70例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本院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氯氮平合并碳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研究 狂躁症 齐拉西酮 碳酸锂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躁狂症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碳酸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狂躁症患者使用碳酸治疗,观察组使用碳酸与氯氮平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患者副反应评分从治疗后1周开始即表现出差异,直至治疗2个月后,其组间差异明显。结论碳酸与氯氮平联合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碳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抑郁患者8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应用碳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碳酸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HAMD-17进行治疗,并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第1周后,观察组的HAMD-17评定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第2、4周后观察组的HAMD-17评定结果始终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第8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碳酸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的临床效果与单独应用碳酸无差异,但是联合治疗后患者显效时间较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碳酸锂 阿立哌唑 双相障碍抑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躁狂症应用碳酸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30例急性躁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参照组给予碳酸与氯氮平联合治疗,对实验组给予碳酸与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d末、14末BRMS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28d末、56d末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躁狂症应用碳酸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碳酸锂 阿立哌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提供碳酸治疗。结果两组经不同药物治疗后BRMS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BRMS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相较于碳酸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喹硫平 碳酸锂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50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均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25例,运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BRM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急性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而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碳酸锂 急性躁狂发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喹硫平单药治疗及联合碳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纳入对象分为联合组(40例)与单一组(40例),单一组仅给予喹硫平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BRMS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瘤和IAS中的价值评价,通过分析低血糖发生时血清免疫原性胰岛水平的差异,找到合理的诊断切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以“胰岛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瘤”、“胰岛细胞瘤”为关键词,筛选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3.9mmol/L,同时测定了胰岛、C肽水平,且明确诊断的病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瘤和IAS中的价值,切点的选择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值。结果分析空腹及之后各时段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结论利用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检测中的差异表达,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中对胰岛瘤和IAS两者的区别和临床诊断水平,有效减少临床误诊率。

  • 标签: 血清胰岛素 C肽 胰岛素释放指数 胰岛素C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与氯氮平联合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躁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联合碳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氯氮平 碳酸锂 急性躁狂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占全世界第一,而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胰岛。胰岛注射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何掌握胰岛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治疗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去推广、宣传、教育并正确掌握胰岛注射技术。

  • 标签: 胰岛素 注射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效胰岛和超短效胰岛的药物应用及胰岛泵治疗时使用超短效胰岛与使用短效胰岛的不同。方法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短效胰岛对降低餐后血糖有明显疗效;短效胰岛是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主要用药。超短效胰岛抑制肝糖原输出的作用更强,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的作用较弱。控制餐后血糖效果好,低血糖风险低,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结论短效胰岛是六聚体,在体内分解成单体才能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而超短效胰岛类似物是双聚体,分解成单体速度快,使用胰岛泵最好用超短效胰岛类似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快,更接近生理状态。

  • 标签: 短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药物应用,不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施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合用碳酸治疗,均持续治疗6周,分别在入组前及治疗2、4、6周后,运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应指标与内容。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的社会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但观察组在治疗2、4、6周时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要显著好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抑障碍郁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显著而又快速的改善其社会功能。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碳酸锂 复发性抑郁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诊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缓释片,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碳酸缓释片和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5.8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和TES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周和6周两组BRMS评分和TE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碳酸、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是临床优良选择。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碳酸锂缓释片 丙戊酸镁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