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疝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疝患儿96例,年龄1~12岁,均为腹股沟疝,给予心理护理、早期抚触等综合护理。结果83例行疝囊高位截扎术,13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术后经护理,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经3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疝的术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胎儿发育过程中鞘膜腔未能及时闭塞所致1。以男性多见。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儿的心理、生理及家长的心理造成负担,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儿的身心状况作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与恐惧,同时由于对象是幼儿增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更需要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系统的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2。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及对没有显示病变病例加摄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位或行旋转DSA。结果87例次各动脉位造影中53例次位清楚显示病变。结论位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100例患者治疗结果与治疗过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耗时35~78min,平均时间为(47.7±2.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用时短的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22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所选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研究组61例,两组患者治疗方式一致,均接受手术治疗,但在护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三个方面指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状况,研究组96.72%比对照组81.96%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综合性护理方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提升其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成人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rabucco疝修补手术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方法效果。方法对40例腹股沟疝患者40例Trabucco疝修补手术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7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重体力活动。结论Trabucoo手术是一个几乎不需对补片进行缝合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了手术后的慢性疼痛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缝合 定型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2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手术的一般情况等。结果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无感染病例,且皮下囊肿、尿潴留、阴囊积液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斜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骶管麻醉+氯胺酮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25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25例。此次研究乙组患儿单纯使用氯胺酮进行维持麻醉,研究甲组患儿是骶管穿刺,并给予罗哌卡因,通过氯胺酮来辅助麻醉,总结术后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小于乙组患儿,P<0.05。甲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小于乙组患儿,P<0.05。甲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骶管麻醉+氯胺酮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术后清醒时间短、氯胺酮用量少。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患儿 手术 氯胺酮 骶管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疝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拆线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均无一例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方式 小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腹股沟疝病患60例,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外科术式,研究组应用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不同组病患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般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囊修补术具有优质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隔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先天性阴道隔综合征患者7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经阴道联合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和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70例患者经超声检出60例,符合率为85.71%(60/70),另10例误诊,误诊率为14.29%(10/70),即6例误诊为阴道闭锁,4例误诊为盆腔包块。70例患者均存在子宫发育异常,即双宫颈,且均伴有隔侧肾缺如,其中6例为单宫体双宫腔,64例为双子宫。阴道隔类型Ⅰ型14例、Ⅱ型52例、Ⅲ型4例。结论针对先天性阴道隔综合征实施超声诊断的价值非常显著,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可对阴道隔进行准确分型,并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 超声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股沟疝经腹腔镜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收治的经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护理方式将入组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在本次研究中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成效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方法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经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既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也可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着作用,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前提下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腹腔镜行小儿疝疝环高位结扎术2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约10~30分钟,平均20分钟,手术时间短,切口无须缝合,创伤小,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具有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小儿 斜疝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控制眼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患者的护理重点。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眼内压力平均值为(15.0±4.8)mmHg,随访2个月,未见1例复发患者,患者眼内压力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患者视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需重视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从而为手术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干预护理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控制眼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6例腹股沟疝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3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103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随访1年的复发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可知,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儿童 腹腔镜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中心实施180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A组,同时进行常规开放手术120例(B组),两孔腹腔镜手术60例(C组)。对比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瘢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单孔、两组与开腹组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可以探查对侧有无隐性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儿童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40例,其中26例患者有下肌亢进症状,14例无下肌亢进症状。对垂直斜视度≥10°的患者采用下肌转位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下肌转位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共治愈28例,其中伴随下肌亢进组术前平均上斜度为19.25°,术后1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5.14°;无下肌亢进组术前上斜度为14.62°,术后2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4.96°。结论下肌转位术能有效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并且在伴有上肌亢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

  • 标签: 下斜肌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比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四法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肝胆外科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四法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行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行两空乏腹腔镜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对腹壁及肋缘下神经、肋软骨损伤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疤痕少且疼痛感较弱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四孔法切除术 胆囊炎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60例,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依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则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腹股沟疝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修补术相比,腹股沟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更高的价值。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传统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