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种新型骶尾部防,包括本体、骶尾孔、固定带、腰,本实用新型防止骶尾骨产生疮,可以起到很好的透气效果,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的舒适度,最大程度上提高卧床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新型 骶尾部防压疮垫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空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方法11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6例以真空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创面均愈合(含截肢创面)。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前创面面积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结果方面,两组瘢痕愈合了相对接近(P>0.05);研究组植皮愈合率为64.29%,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35.71%(P<0.05);研究组截肢率为3.57%,显著性少于对照组的39.29%(P<0.05)。结论真空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可以有效降低截肢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真空负压引流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定位+体部热塑膜”与“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对胸部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价值。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抽取20名胸部肿瘤患者(定位+体部热塑膜,体部热塑膜)固定,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观察患者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结果定位+体部热塑膜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均优于体部热塑膜组。定位+体部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均值为X轴(左右)(1.83±2.00)mm、Y轴(头脚)、(2.70±3.62)mm、Z轴(前后)(1.70±1.50)mm;体部热塑膜组为X轴(1.83±2.22)mm、Y轴(3.74±4.61)mm、Z轴(1.70±1.63)mm。定位+体部热塑膜比体部热塑膜误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胸部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精准度,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

  • 标签: 定位垫+体部热塑膜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为切开旷置术联合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切开旷置术联合法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传统切开挂线术 切开旷置术 垫压法 高位复杂肛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抬高护理干预对减轻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向观察组则运用下肢抬高患者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予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抬高抬高患肢舒适护理干预运用于骨折患者疼痛护理中,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有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

  • 标签: 使用抬高垫护理干预 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悬吊手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痔疮118例,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肛悬吊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用时、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重度痔疮患者实施肛悬吊手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及病情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肛垫悬吊手术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悬吊手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80例重度痔疮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肛悬吊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痔疮患者采取肛悬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还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肛垫悬吊手术 重度痔疮 常规外剥内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悬吊手术治疗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00例重度痔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与运用肛悬吊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本次治疗有效率达96.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中运用肛悬吊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短患者治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肛垫悬吊手术 重度痔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在院前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400例院前采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00例,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对照组20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后注入普通干燥试管,观察两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血液溶血、倒翻、污染)。结果试验组采血方法出现的不良现象较对照组的少,P<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头接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安全可靠,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院前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通过不同切除方式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睾丸鞘积液患者予以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3例)与实验组(n=33例),将实行鞘翻转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睾丸鞘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睾丸鞘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肿胀对比参照组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但是两组在术后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将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中均可获得一定优势,但是切除术更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翻转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间手术室的所有体位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体位未出现丢失或交叉混淆事件;实施前手术医生满意率为93.33%,实施后为98.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前手术室体位细菌感染超标率为36.67%,实施后为6.67%,实施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室体位行精细化管理有利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减少细菌感染超标现象的发生,促进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手术室 体位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髌下脂肪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髌下脂肪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激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理疗组各30例,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0天后的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患膝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但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针刀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髌下脂肪损伤可获得满意而稳定的疗效。

  • 标签: 髌下脂肪垫损伤 针刀针灸疗法 半导体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性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夹板、分骨治疗小儿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给予手法复位后,分别分骨,采用小夹板固定。结果本组患儿经治疗后,优良率91.7%,治疗6个月后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较治疗3个月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小夹板、分骨治疗小儿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效果确切,要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夹板 分骨垫 小儿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