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婴幼儿MRI、CT检查水合氯醛灌肠制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MRI、CT检查的12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采用水合氯醛灌肠的制动效果。结果注入后婴幼儿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检查时间均显著优于注入前,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水合氯醛对进行MRI、CT检查的婴幼儿进行灌肠的制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使用。

  • 标签: 婴幼儿 MRI CT 水合氯醛 灌肠制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介入病区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定出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最为相关的改进护理措施和标准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介入术后患者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提高。方法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6年10月符合调查条件的20例介入术后患者,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7年1月符合调查条件的20例介入术后患者,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并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自行活动由改善前期的平均13.2次/人降至改善后的平均8.9次/人,目标达标率97.7%,进步率32.57%。结论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对患者术后护理、住院满意度加强了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穿刺侧肢体 翻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应力刺激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制动后局部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3例)。观察组使用生物应力刺激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d,8周,以及12周后的骨密度加以对比。结果治疗3d与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更接近于正常水平,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外固定术的踝部/足部骨折韧带受损者,使用踩顶床头或者多次叩击足部的方式,在防治患侧跟骨骨质疏松方面疗效显著,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生物应力 踝部损伤 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tDCS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