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黏度检测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对血液黏度的仪器选择、试验前质量控制、试验中质量控制、试验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结果温度对血液粘度测定影响较大,粘度仪的选择、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标本处理问题等均对血液粘度测定有影响。结论血液粘度的测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使检测结果可靠,给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可信的科学数据,测定方法和仪器的规范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黏度检测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及中成药制剂质量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所抽取的三种不同的党参类药物的中成药制剂质量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近红外光谱示意图,之后通过使用三种党参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党参药物以及复方丹参片的质量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对党参药物使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发现三种不同的党参药物在近红外光谱中所形成的图像是存在诸多不同的。结论通过对党参使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得出党参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此对党参以及复方丹参片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测,有效的提升了中药以及中成药制剂之间的实际质量检测水平,具有临床检测意义。

  • 标签: 中药 中成药制剂 质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血站血液检测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通过选择低危献血者、血液检验、病毒灭活等措施可降低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结果其中献血员检验的筛查和血液检验是降低输血风险的最重要环节,而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只有加强血液检测管理,提高检验水平,才能确保检验水平,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血液质量

  • 标签: 血液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检测的160件妇科诊刮包,在消毒灭菌后进行取样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菌落计数法检测与ATP荧光检测。结果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159个,合格率为99.4%;ATP荧光法检测合格158个,合格率为9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落计数法对妇科诊刮包的消毒检测平均时间为32.14±4.20h,而ATP荧光法检测时间为4.20±1.4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能快速评价外科缝合包的灭菌质量,也能有效反映菌落数,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消毒供应质量 质量监测 菌落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尿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份临床尿液检验不合格标本检测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应对措施。结果标本不合格率为5.9%,影响尿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不当、标记不清等。结论在对尿液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尿液检查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关键,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护士、实验组工作人员以及病人来一起努力,使尿液检验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尿液 检验 相关因素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质量情况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检测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期间出现溶血、血量不足、脂血、没有及时检测等问题的患者各50例,分别将其定义定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研究4组;上述患者均对血液标本进行再采集并确定不存在上述问题,分别定为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对照4组。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液标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各研究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血量不足、脂血、没有及时检测,均会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检查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使其明显异于真实值,使病情的诊断和检测质量受到干扰,因此临床工作中,要切实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各项操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保证及时送检。

  • 标签: 血液 标本 质量 凝血功能 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五家旅店客房进行,选取5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取综合指数法对所选客房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计算,得出综合指数。结果将控制质量中的温度、台面照度、茶具细菌总数、二氧化碳以及空气细菌数作为评价指标,对于五家旅店的卫生质量综合指数加以计算,其中A旅店的综合指数为1.010,属于较差等级,D旅店属于良好等级,剩余三家旅店全部属于合格等级。结论对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采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属于一类客观并且有效的评价方法,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通过计算得出综合指数,可以掌握公共场所卫生情况,保证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下。

  • 标签: 公共场所 环境卫生质量 综合指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8例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8例受检宫颈分泌物检测,其中检测出HPV阳性34例,其中低危亚型10株,高危亚型24株。其中高危亚型HPV16型16例,HPV18型2例,HPV33型2例,HPV58型2例,HPV52型1例,HPV66型1例。低危亚型主要以HPV6和HPV11型为主。结论PCR技术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卫生检验中主要用于病原体的快速检验或不易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

  • 标签: PCR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测样本采用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进行控制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各类免疫检验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为探究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对对比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对其的临床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后,其观察组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1例(59.42%)明显高于对比组32例(46.38%),且治疗总有效率(98.55%)也明显高于对比组(92.7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后,患者的痊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患者,该方法可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检测样本 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3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分析肿瘤科护士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护理人员的年龄、护龄及职称等关系密切(P<0.05);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中自主性与生活质量生理无相关性(P>0.05);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人员 工作环境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液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腺炎患者开展了前列腺液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腺液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腺液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腺炎患者需采用前列腺液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标签: 前列腺液 检验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范围内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357名,测其头发铅值,观察县城居民区与农村儿童铅中毒的情况。结果本县内儿童平均铅中毒发生率为47.9%,其中县城居民区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63.28%,农村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32.78%,县城居民区与农村比较,其儿童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县城居民区明显高于农村。

  • 标签: 儿童 铅中毒 环境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方法对74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及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740例患者中尿分析仪尿隐血阳性324例,显微镜检测有红细胞202例,无红细胞122例;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阴性416例,显微镜检测无红细胞408例,有红细胞8例;尿隐血阴性符合率98.1%,尿隐血阳性符合率为62.3%,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常规检查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尿液分析检查及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尿隐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摘要弹力纤维具一定的弹性,对酸、碱、沸水有抵抗性,但可被胃、胰酶消化。在HE染色标本中,弹力纤维与其他纤维的区别,需用特殊染色方法确认,其中最重要的Weigert型技术为弹力纤维的特异性染色方法。在病理过程中,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弹性纤维的显著变化。观察皮肤组织中弹力纤维的变化,有助于诊断皮肤组织病变。显示与判断心血管疾病,如鉴别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在动脉硬化、主动脉炎时,观察动脉壁破坏情况等。显示组织内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等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显示与鉴别肿瘤组织,如弹力纤维瘤、乳腺早期导管浸润癌等。弹性纤维的破坏、增生、断裂与崩解,对于研究组织、器官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弹力纤维染色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