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高血压老年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150例正常高血压老年人群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社区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社区护理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正常高血压转异常率;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结果社区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社区护理组正常高血压转异常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相近,P>0.05;干预后社区护理组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高血压老年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和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压异常转化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正常高值血压老年人群 社区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肌酐在慢性肾病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120例慢性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将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强弱情况作为依据,分为尿毒症组、肾功衰竭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Scr水平进行测量,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毒症组、肾功衰竭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的Scr数值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肌酐在慢性肾病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肌酐值 慢性肾病 肾功能评价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个体检人员需要进行三份外周静脉血,并将其放在4摄氏度、25摄氏度以及32摄氏度的水浴箱内,分析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个小时后,RDW在32摄氏度环境更高,在12小时后,MCHC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低,24小时后,HCT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高。结论在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发现全血标本会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为了确保检测准确性,需要在2小时内给予有效检测。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地区抗凝血标本离心后存放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门诊患者静脉全血抗凝血标本50例,无脂血、无溶血和无黄疸,立即以3000转/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和6小时的血浆样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室温下还是4℃冰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样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延长。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要及时离心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离心后密闭保存于4℃冰箱。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健康患者70例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血液检查,并对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温度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探究保存时间以及温度对学也标本的影响程度。结果在不同温度保存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均会发生显著变化,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白细胞变化情况并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和温度都能够对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为了使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更加准确,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尽早完成相关检查。

  • 标签: 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心理痛苦体温计(DT)在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实验组使用改良DT进行调查,对照组采用中文版DT进行调查,对两组的有效问卷和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有效问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时间使用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后的DT,病人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花费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心理痛苦温度计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的保存时间与温度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留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融浆机37℃下20分钟融化后分为两份,一份在25℃温度下保存、一份在4℃温度下进行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0小时均进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试管法体外活化测定ACT、TMA。结果所有的检查样本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能得到血凝块特性的TMA、ACT等参数值,血浆融化后在保存72小时、48小时、24小时、4小时时间点ACT与0小时的指标相比,显著升高(P<0.05),但TMA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小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但是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如能正确利用能有效避免医院血液成分浪费。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不同的保存时间 温度 凝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 标签: 温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 CD62p 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 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逆加人参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的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逆加人参方;对照组给予在休息、吸氧、祛除病因基础上常规西药治疗,两组不同方案同时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心脏射血分数EF好转率88%,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3%、心脏射血分数EF好转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加人参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并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四逆加人参方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