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52例住院患者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导管等分离出的152株表皮葡萄球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MRSE菌株68株,检出率为44.74%;多重耐药菌98株,占64.47%。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为100%;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哺妥因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均高于80%。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于80%;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表皮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11日—2015年11月7日收治的9例新生儿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在做好全身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皮肤护理,控制疼痛,防止皮肤继发性损伤;做好口腔黏膜护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防治并发症。结果患儿住院1~12d,平均11.4d,其中治愈4例,明显好转4例,无1例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其中住院1d的患儿因合并有其他器官的畸形,家属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实施科学正确的皮肤护理与口腔黏膜护理,重视疼痛管理,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医院感染、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关键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 皮肤护理
  • 简介:(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200)摘要目的观察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52例,均给予跟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22.18±5.43)d;术中出血量为(122.38±20.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6.15%。结论采用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疗效确切、术后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皮瘤变镜活组织检查与镜切除标本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胃上皮瘤变患者,均经术前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结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37%(38/54),差异率为29.63%(16/54)。结论镜切除病理与镜活检病理结果存在差异,前者可靠性更佳,是胃上皮瘤变诊疗理想手段。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内镜活检病理 内镜切除标本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根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突变型组32例和野生型组4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患者在性别、病理类型及是否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吉非替尼治疗较敏感,疗效较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涂布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明胶海绵的贴补法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外伤性股膜穿孔的促进愈合的作用。方法将8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合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预防感染治疗,观察自然愈合。治疗组以涂布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明胶海绵做贴补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鼓膜穿孔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43例中鼓膜穿孔愈合34例,穿孔愈合率79.1%,平均愈合时间约23.7天。治疗组43例鼓膜穿孔愈合42例,穿孔愈合率97.6%,平均愈合时间约11.6天。涂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的明胶海绵贴补方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较自然愈合法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能有效缩短穿孔愈合时间,提高穿孔愈合率。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颅感染的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颅感染患者4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颅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颅感染周期,治疗颅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术后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能够使跟骨的几何形态及轴线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且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采用桡侧向尺侧方向注射皮试,患者无疼痛感、阳性率低、判断率高,证明疼痛与阳性关系成正比。不但能提高病人满意度,还能体现护理人员技术价值。

  • 标签: 无痛 皮内注射方法 皮内试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肋骨骨折固定的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8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37例随访1~6个月,胸廓无畸形,患者具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基本可正常从事体力劳动。结论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在临床上具有方法简单,创口小,复位固定想过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瘘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350例动静脉瘘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后精心护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病人因穿刺困难而造成的痛苦,保证了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静脉 健瘘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腔超声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肛瘘患者腔超声诊断,对肛瘘手术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临床体检、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5例肛瘘患者,单纯性肛瘘21例,肛瘘伴随积液18例,马蹄形肛瘘3例,复杂性肛瘘3例。超声阳性口7例,马蹄瘘3例,积液18例,管道45例。结论直肠腔超声检查无创伤、无放射、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应作为肛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超声诊断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37例临床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12~16周。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有许多手术方法,如张力带钢丝法,记忆合金聚髌器法,环形钢丝法等。对于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部分髌骨或全部髌骨切除术。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镜下剥离术(ESD)与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镜诊疗中舒适护理方法与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消化镜诊疗72例,依据护理方法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共36例;研究组接受舒适护理,共36例。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相比,研究组舒适性较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镜诊疗中舒适护理运用效果佳,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消化内镜 诊疗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MRI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星形细胞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瘤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视神经情况及判断病变范围独具优势。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瘤 MRI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