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透析导管,如何防治血栓,提高血透效果,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结果50例血栓中应用半永久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结论给予半永久透析导管患者应用每半月尿激酶封管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降低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 封管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回顾分析针对21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21例接受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应用永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行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置管护理满意率;(2)导管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速度;(3)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乙组患者置管护理满意率显著比甲组高,P<0.05;(2)乙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更长,平均血流速度显著比甲组快,P<0.05;(3)乙组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深静脉留置导管给予针对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血流速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临床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永久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对预防肠梗阻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进行永久结肠造口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永久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肠梗阻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永久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94例永久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负性情绪评估结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将其分为心理状态良好组(研究组,n=36)和心理状态不良组(对照组,n=5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永久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干预对策。结果两组婚姻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经济状况、并发症、自觉身体外形改变程度、自理能力等资料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自觉身体外形改变较大、造口护理完全依赖是影响永久结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自觉身体外形改变较大、造口护理完全依赖等情况的永久结肠造口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比例相对较高,重视上述情况并及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训练、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亲友给予患者关怀、鼓励对改善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永久性结肠造口 负性情绪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7年收治的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服务,n=6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服务,n=60),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16.67%,P<0.05;组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在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直结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永久肠造口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35)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疾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永久肠造口病人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护理干预 永久性肠造口 护理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龄快速永久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快速永久心房颤动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常规治疗,然后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患者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清晨静息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BNP低于治疗前,长R-R间期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龄快速永久心房颤动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

  • 标签: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高龄 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90例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满意度;造口知识知晓率、造口护理方法掌握度;护理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口知识知晓率、造口护理方法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造口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护理 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2例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状况。结果B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三个月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A组,其护理后3个月及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 结肠永久性造口 延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普通家用保温桶对血液的保温效果情况。方法将10袋1U悬浮红细胞和10袋2U悬浮红细胞分别置于25℃的室温环境与普通家用保温桶中监测其温度上升到12℃速度的变化。结果1U悬浮红细胞和2U悬浮红细胞在25℃的室温环境中温度平均上升速度不存在差异(t=1.42P>0.05),二者在普通家用保温桶中温度平均上升速度和在25℃的室温环境中温度平均上升速度存在差异,1U悬浮红细胞和2U悬浮红细胞分别在保温桶中的温度上升速度存在差异(t=13.2P<0.05)。结论保温桶对血液温度的保持有一定的作用,基层医院用家用塑料保温桶作为临时运输储血装置是可行的。

  • 标签: 血液 温度 保温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颈内静脉留置永久导管血透并发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得出结论自体内瘘应当首选,对于无法或不能实行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留置永久导管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务必合理应用,规范操作。

  • 标签: 永久性导管 血透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89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89.45±0.27)分、生活方面(80.41±2.53)分、躯体功能(92.34±0.51)分、心理功能评分(95.01±5.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溶解血透患者半永久双腔导管血栓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半永久双腔导管栓塞患者23例根据栓塞程度选择尿激酶封管或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溶栓。结果23例患者经溶栓治疗,22例溶栓成功,1例反复溶栓无效予拔管处理。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提高导管血流量,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半永久双腔导管 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复合保温及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手术室复合保温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拔管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寒战、躁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复合保温及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有效降低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苏醒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手术室复合保温及护理 体温及其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大型脊柱手术患者的麻醉中行自体血回输+控制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大型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组和乙组,每组30例。甲组行自体血回输+控制降压,乙组行控制降压。对两组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异体输血量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中出血量小于乙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大型脊柱手术患者的麻醉中,自体血回输+控制降压可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对凝血功能也不会不产生影响。

  • 标签: 大型脊柱手术 麻醉 控制性降压 自体血回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170例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R组)与对照组(P组),P组患者采用单纯丙泊酚进行麻醉,R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P组注射痛、呼吸抑制、宫缩痛及体动发生率多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丙泊酚用药量及苏醒时间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可以达到安全、镇痛镇静完全,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麻醉用于儿童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麻醉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用氯胺酮+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复合麻醉用于儿童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效果。结果氯胺酮+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对照组)麻醉效果,患儿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选择氯胺酮+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显著,临床镇痛、镇静效果极佳,患儿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手术安全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合麻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儿童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