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检查所获得的各项参数不仅对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对各种重症的症断,鉴别诊断与指导都十分重要。由于桡动脉为周围动脉,位置表浅,采血方便,易于加压止血,护患易于接受,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造成损害。

  • 标签: 桡动脉 血气分析 动脉穿刺采血 穿刺方法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最为常用,相对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桡动脉表浅,周围无重要器官及关节,易于穿刺及压迫止血,且患者术后无体位限制,可以减少长时间平卧引起的腰背疼痛,避免了排尿困难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通过对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恰当对成功完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观察组)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方法,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中国期刊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概括。结果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正确的指导患者并做好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护理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术的患者300例,均实施细心的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术的患者300例,均顺利出院,其中行支架植入术患者9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介入术需精心的临床护理配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压迫首次解压时间及总时长压迫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91例,按照术后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时间及压迫总时长不同分为四组。首次减压时间分别设为1h和2h,压迫总时长定为4h和6h,每次减压时间定为1h进行对比。结果四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一组出血,血肿,水泡与二三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二组肿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小于三、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h开始减压,压迫时长4小时,患者肿胀疼痛程度较轻,是合适的首次减压时间和压迫时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桡动脉压迫器(Radid Arlery compressor) 血管并发症(Complication)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了观察在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和TR-Band气囊式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心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登记奇偶数分组,即A组100例和B组100例,其中A组运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而B组给予TR-Band气囊桡动脉止血器,对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止血,与B组相比,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冠脉介入术后经桡动脉径路采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优于TR-Band气囊桡动脉止血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福州350004)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止血器(TRBand)气囊放气不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术后返回病房后即给予气囊放气1ml,以后每隔1小时放气2ml,直至气囊气体放尽为止。而对照组是按常规术后每隔2小时放气2ml,直至气囊气体放尽为止,通过2种方法来对比患者手部的肿胀、麻木、疼痛、青紫、出血程度。结果统计学结果示2组伤口出血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2组的肿胀麻木青紫有明显差别。结论实验组的方法是安全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TR-Band 放气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4-02
  • 简介:摘要通过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急救护理,掌握导管室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及相关因素。

  • 标签: 桡动脉 VVRS 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3月—2018年1月冠心病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临床疗效;穿刺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sf-36量表评分、心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临床疗效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穿刺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sf-36量表评分、心功能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加速康复,缩短穿刺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先调查分析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桡动脉穿刺情况,再分析2016年1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效果,比较活动前后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 桡动脉 穿刺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50)应用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n=50)则经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就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0%,其复发率是2.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6.0%,其复发率是14.0%;2组指标有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不易复发,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桡动脉入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治疗用法舒地尔对桡动脉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利用双盲、对照法,分组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病例A、B两组均45例。两组都予以心脏介入治疗,并于术前应用盐酸维拉帕米、硝酸甘油注射液,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分析比较两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4.44%,B组为15.56%。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B组(20.0%),P<0.05。结论将法舒地尔积极用于心脏介入治疗中,可有效降低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确保临床疗效。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桡动脉痉挛 冠心病 法舒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4%,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情况,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在进行取栓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来我院接受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对其中的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采用一般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A组,对另外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包括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B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畅的程度和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取栓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显示B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比A组高,症状缓解的情况也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在进行取栓手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 溶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