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的心理特征,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服刑期限及己服刑期限对其心理特征的影响。结果罪犯组内短刑期组与长刑期组在EPQ的精神质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罪犯组内不同的已服刑时间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掩饰性因子及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而且精神质、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倾向随己服刑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掩饰性因子随已服刑时间的延长掩饰性越来越差。结论性犯罪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随着刑期及已服刑时间的延长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羞.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特征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查在现阶段我国还没有条件对服刑人员提供广泛的长程心理干预的情况下,适合对服刑人员进行短程心理干预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方法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对一名服刑人员进行一次性心理干预。结果本次心理干预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了来访者的一部分内心世界,并帮助其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改变。结论使用意象对话技术对服刑人员进行短程心理干预具有特殊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精神卫生 服刑人员 意象对话技术
  • 简介:一股新的精神思潮崛起于1970及1980年代.这些较新的取向通常统称为“自我心理学”(selfpsychology)或“客体关系理论”(objec-relationstheory)。客体关系指人际关系。客体一词为弗洛伊德所使用,指满足需求的事物.或指一个人的感觉或驱动力之对象或目标的事物。此词可跟”他人”一词互换,而“他人”则是指儿童认定重要.而且在长大

  • 标签: 服刑人员 心理分析 动力学分析 犯罪心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在监狱内服刑罪犯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对罪犯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罪犯社会支持度的评估,为进一步预测罪犯服刑改造中的心理状况、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提供帮助。方法对261名入监不到半年的罪犯进行社会支持和症状评量表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罪犯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但在不同因子上得分大于2的罪犯人数不同;②罪犯社会支持得分与SCL-90部分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社会支持与罪犯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罪犯的心理健康情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值得关注。

  • 标签: 社会支持 监狱 服刑罪犯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性犯罪的社会心理评估和矫治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名性犯罪服刑人员及40名正常被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罪犯组较正常对照组在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因子及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方式指标上均有显着性差异,在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之间的相关上得出P指标与SAS指标呈显着正相关,N指标与SDS指标、SAS指标呈显着正相关,L指标与SAS指标呈显着负相关,在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相关方面,N指标与消极应对指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性犯罪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标签: 性罪犯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