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剖宫产术对前置胎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剖宫产,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有效降低了手术时间,保障了母婴的生命安全,改善了预后质量,促进了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在横切口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168例横切口剖宫产产妇作对照实验,将产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85例)产妇采用传统缝合方式,观察组(n=83例)产妇采用改良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对比分析不同缝合方式应用于横切口剖宫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缝合时间与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应用改良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横切口 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 剖宫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对产妇可能出现大出血情况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文研究资料来自于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产妇80例,所有产妇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回顾分析所有产妇相关基线资料并归纳该措施对剖宫产中大出血的防治效果。结果所有产妇在接受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后宫缩呈现明显好转,顺利止血;未发现有产妇出现再出血/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而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切除子宫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现有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操作要求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止血效果,安全性高,对子宫切除情况概率能够严格控制且无并发症,对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术中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改良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改良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为研究组,抽取同时来院进行传统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6±3.8min和100.9±6.1ml低于对照组64.4±5.2min和188.2±5.2ml,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8±3.522h和22%低于对照组27.7±6.7h和48%。研究组胎儿娩出时间6.6±3.1min低于对照组19.1±4.2min。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应用于临床分娩中,能够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术中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根据宫产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好,瘢痕小,缩短了手术时间,较传统的纵切口美观。

  • 标签: 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传统剖宫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冠脉综合症患者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抗凝的冠脉综合症患者7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改进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结果改进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脉综合症患者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可帮助缓解皮下出血情况和减少疼痛发生。

  • 标签: 注射方法 低分子肝素 冠脉综合症 皮下出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腹膜外剖宫产40例临床剖宫术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0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患者,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6.45±2.49min,总手术时间38.5±6.9min,术中出血量205~280ml。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不进入腹腔,不干扰腹腔脏器的功能;不禁食,全身反应小,恢复快;子宫内感染不易累及腹腔的优点。子宫下段往往显露不充分,娩出胎儿较困难,故不宜作为剖宫产术的常用及首选术,此术因不进入腹腔,对有宫腔感染而又需行剖宫产术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

  • 标签: 腹膜外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对重型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103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大面积脑梗或脑出血致意识障碍,凝血功能正常无出血倾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良口腔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VAP的防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VAP45例,发生率为88.03%,观察组患者发生VAP17例,发生率3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VAP的发生率,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改良式口腔护理 VAP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敷药方法护理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A组应用改良敷药方法,即创愈宁软膏、凡士林纱与3M透明贴膜联合应用,B组用常规消毒处理后简单包扎创面,护理过程中均采取正确卧位,把握合适翻身间隔时间,减轻创面受压,加强营养支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压疮创面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且A组II期压疮愈合时间和Ⅲ期压疮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A组需要换药的时间间隔也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敷药方法结合正确的压疮护理操作可促进Ⅱ~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改良式敷药方法 常规消毒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良方法静滴中/长链脂肪乳达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静滴中/长链脂肪乳时在留置针的Y型接头上另接一组生理盐水,采取间歇性静滴法达到稀释中/长链脂肪乳的浓度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结果经过对52例患者的临床实践观察,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留置针平均保留时间为3—4天,大大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结论改良后的方法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 标签: 改良 脂肪乳 老年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横切口方式进行剖官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入我院安排剖宫产手术的311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纵切口方式剖宫产手术,99例病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方式剖宫产手术,212例病例。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儿取出平均时间、手术平均进行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排气功能时间均突出短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突出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尿发生率、切口延裂损伤发生率、手术后疼痛发生率均突出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相较于纵切口方式进行剖宫产,横切口方式进行剖官产能够取得更优的临床效果,并且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突出减少,可靠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横式切口 纵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腹带在腹部手术患者管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实施腹部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腹带,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腹带,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现象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状况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腹带,能有效降低不良状况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 标签: 腹部手术 管道护理 改良式腹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I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28例乳腺癌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3年生存25例,生存率89.28%,5年生存23例,5年生存率82.14%。结论术中保留胸大、小肌。先作全乳切除(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将全乳解剖至腋侧,然后行腋淋巴结清除。胸前神经应予保留,最后将全乳和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治疗 改良根治术I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讨论改良体位护理在甲状腺疾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应用常规体位护理与改良体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中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呼吸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舒适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改良体位护理后,能减少患者颈部过伸时间,提高耐受力,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手术体位综合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体位引流治疗肺脓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0例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体位引流治疗,术后均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至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痰量增加、动脉血氧分压(PO2)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阴性率、病灶减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位引流治疗肺脓肿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肺脓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46例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2014年1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46例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常规组),26例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扎术治疗(实验组),研究对比两组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1%,相比常规组(70.00%)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7.69%,相比常规组(20.00%、40.00%)明显更低,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切实可行,效果较显著。

  • 标签: 改良B-Lynch缝扎术 剖宫产 难治性大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的娩肩方法比较,分析改良娩肩法对产妇会阴裂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自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娩肩过程中采用宫缩时不用腹压,由助产士帮助娩出胎肩;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方法,即宫缩时产妇运用腹压,助产士协助娩出胎肩。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资料完整的148例,会阴完整、Ⅰ度裂伤、Ⅱ度裂伤率分别为26.35%、64.19%、9.46%,对照组资料完整的134例,会阴完整、Ⅰ度裂伤、Ⅱ度裂伤率分别为10.45%、64.93%、24.62%,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改良娩肩分娩法可以减少或减轻产妇会阴裂伤程度。

  • 标签: 分娩 娩肩法 会阴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清洁肠道准备的方法。方法将142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患者先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付3/日”提前准备肠道三天,行电子结肠检查前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4付”清洁肠道,对照组行电子结肠镜前直接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4付”清洁肠道,分别观察肠道准备情况、检查成功率、患者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道的清洁效果优良,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100%;对照组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9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提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付3/日”后再服用大量泻剂清洁肠道更为有效、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腹胀感,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高。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同剖宫产对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下段剖宫产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良情况以及腹腔粘连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腹壁粘连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假性肠梗阻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疤痕明显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对再次手术的影响力小,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妇产科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心电监护仪目前在各大医院中应用广泛,是临床常见的应用仪器,通过心电监护上各参数的值医护人员可以直观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疾病的诊治及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心电监护的缆线繁多,危重患者病情较重,且多存在感觉及肢体功能障碍,在重症病人、手术病人较多的科室,心电监护仪使用频率相当高,导联线随意打折、扭曲放在病人床旁、床档栏边,压在病人身下,受汗液等侵袭,这使导联线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同时病人皮肤直接接触导联线容易室皮肤受到摩擦,患者感觉极为不舒适,更不愿安置心电监护仪,因病情为重,又必须安置,故而医护人员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明显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用于处理其他事情。另外,部分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自行将监护仪导联线取下,入厕完毕后又随意将导联线链接在身体电极片部位上,使监护数据不准确。由于监护仪的导联线较贵,有时部分导联线有铜丝裸露现象仍在为病人使用,不恰当的使用可增加破损率,并且容易导致患者触电,从而引发不良事件,更换频繁无形中又增加科室的成本率。为了减少因导联线造成的不舒适,杜绝不良安全隐患时间的发生及科室的经济负担,通过集思广益,发现一种缆线保护套能有效管理好心电监护的缆线,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改良式保护套 心电监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