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社会支持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均在探讨的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本研究对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涉及到定义、理论发展、来源、测量和相关变量几个方面。旨在以此推动社会支持研究的进展。

  • 标签: 社会支持 测量 相关变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话题,其中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措施,可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等。而营养支持治疗并非盲目进行,需要遵循一般原则,选择合适的时机,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探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该领域的发展是有利的。

  • 标签: 危重症 营养支持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良好为77.5%,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为37.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MNA、体重指数(BMI)、性激素结核球蛋白(HBG)、白蛋白(ALB)指标的时候,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ICU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胃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作用,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肠胃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在精神疾病的日常护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病人沟通,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惑,是提高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给予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

  • 标签: 心理支持 精神疾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社会支持对高一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采用社会支持网络问卷和社会适应问卷对259名高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一学生的社会适应存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2)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高一学生不同的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亲支持、社会性支持能够显著的预测男生的社会适应,朋友支持、人际关系中的满意度、冲突惩罚能够显著的预测女生的社会适应。

  • 标签: 社会适应 社会支持 高一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留守老人群体中施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11例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02月进入本院展开专业诊疗的留守老人,予以专业治疗的同时,以疗法差异展开分组工作甲组中56例均施予支持性心理疗法,乙组55例未施予心理疗法,仅指导老人正常生活,并给予甲、乙组老人幸福感评定表的计分结果、抑郁评定结果作专业统计与客观比较。结果甲组56例老人接受本次专业疗法后,有45例(80.36%)无抑郁现象,10例(17.86%)轻度抑郁,1例(1.79%)中重度抑郁;乙组55例中,有23例(41.82%)无抑郁现象,27例(49.09%)轻度抑郁,5例(9.09%)中重度抑郁,(P<0.05);甲组老人幸福感评定表计(82.22±2.37)分,乙组是(73.77±2.36)分,(P<0.05)。结论临床给予留守老人专业治疗时,以支持性心理疗法展开治疗工作,对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升高具有促进作用,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留守老人 抑郁程度 支持性心理疗法 幸福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螺旋型鼻肠管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危重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8例应用普通硅胶胃管,观察组70例应用螺旋型鼻肠管,两组均应用能全力作为营养液,并通过鼻饲泵持续均匀输注。对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误吸、反流、呕吐、胃潴留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更低,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危重患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不良刺激和更换胃管痛苦的降低,安全性、有效性更高。

  • 标签: 营养支持 鼻肠管 硅胶胃管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了不同婚育状态的适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和单身状态在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从未婚进入到婚姻状态及孕育下一代,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男女朋友比单身的,已婚比未婚的,有孩比无孩的,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感觉取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从而提升了幸福感。同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主观支持

  • 标签: 适婚青年 婚育状态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6例胃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则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展开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照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表明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入院时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无差异(P>0.05),手术后第1d和术后第3d,所有患者两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给予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时,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对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营养现状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加速康复 胃癌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患者中应用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危重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0.4g/(kg·d),对两组患者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IgA、IgM、IgG、血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①经过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转铁蛋白、白蛋白均上升(P<0.05,P<0.01),负氮平衡显著改善。营养支持期间两组转铁蛋白、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治疗7天后观察组各种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上升,对照组仅IgG活性提升,治疗14天后两组指标提升明显。第7天、14天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比对照组高。③血糖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充谷氨酰胺能够使危重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并减轻营养代谢障碍,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 标签: 谷氨酰胺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联性,提出改善独居者生活品质策略。方法择取2016年10月某地区126名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设为1组,另取同地区非独居老人224例为两组,使用SRHMS量表,实施测评,全面评价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情况。结果1组受试者的社会健康以及心理评分分别为(5.83±1.83)和(5.92±1.79),两组受试者为(6.99±1.82)和(7.02±1.53)P<0.05.1组受试者的幸福感、自信度、对生活满意度以及乐观程度显著较低,P<0.05.其参与活动性、与亲友联系程度和家庭和睦性显著较两组低25%-28%。1组的社会支持得分、社会资源/接触、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5.63±1.82)(5.49±2.84)(6.02±1.82),两组上述得分为(6.42±1.82)(6.94±1.22)和(7.62±1.82),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1组受试者的生活以及医疗需子女接济占整个比例的23.5%和55.3%。明显比两组高。可感知子女关爱者比两组少30.0%,对治疗担忧者比两组高11.2%。曾遭遇子女忽视为两组的32.5倍。结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情况普遍较差,社会支持有待加强,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交友,给予其必要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卫生水平。

  • 标签: 独居老人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大量的留守儿童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留守儿童由于自身生长环境较为特殊,缺乏家长的教育,存在着自我怀疑和人际交往困难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能够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更加充分的掌握社会生活技能,遵循社会规范发展。通过大量研究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到某些行为,但是社会支持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如何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十分关键,有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本文就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社会适应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当的提出改善建议。

  • 标签: 留守儿童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社会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74位助产士发放问卷,调查助产士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压力来源,并分析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发现,我市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工作环境较差(空间小)”、“医生对助产士过分挑剔”、“与管理者发生冲突”、“社会缺少对自己的尊重”是助产士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中的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相关。回归性分析发现家庭支持、上级支持与心理健康为负向相关;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为正向相关。结论缓解助产士心理压力,减少工作量,尊重助产士,提高同事、上级支持可缓解助产士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健康。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健康 压力来源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且不同时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的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家属进行规范的产褥期知识宣教与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支持系统提供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对两组产妇在产后6周的抑郁症状,患病程度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妇在抑郁症状和抑郁程度上,均较对照组的产妇为轻,症状阳性率明显低(P<0.05)。结论家庭支持熊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褥期抑郁症 家庭支持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入治我院ICU病房的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分别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单纯留置胃管进食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淋巴细胞个数和患者的体重变化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胃潴留、便秘、肺炎、溃疡和死亡)。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降低,淋巴细胞个数减少,体重减轻;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增加,淋巴细胞个数增加,体重增加;经过治疗后的实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淋巴细胞个数和体重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的胃潴留、便秘、肺炎和溃疡等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也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ICU重症患者,不但增加了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淋巴细胞个数,还增加了患者体重,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ICU重症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