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现代心理学而言,分析脑电图(EEG)信号是判定大脑认知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能反映大脑活动的EEG信号会受到噪声影响,为了应对此问题,可对小波变换进行调整,选择自动滤波器,利用其具备的优越滤波功能,结合小波变化的优点,实现噪声的清除。对脑电图信号的辨别而言,这种调整可以判定更多波形的特点,可见此方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以往的辨别方法。

  • 标签: 小波变换 脑电图信号 波形
  • 简介:摘要Wnt/β-catcnin信号通路是Wnt信号传导通路中最为经典的信号通路。它是调节软骨代谢的重要途径。Wnt蛋白被证实在软骨基质合成和转归,骨质形成和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所致的细胞老化过程中,p53/p21在细胞老化调控通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p53/p21通路在Wnt信号激活关节软骨促间充质祖细胞老化中起介导作用。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软骨细胞老化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Wnt/&beta -catcnin信号通路 细胞老化 软骨细胞 p53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共52例,将患者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是否顺利完成检查,有无造影剂渗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完成检查,有6例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干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率为33.33%,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动态增强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并且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垂体微腺瘤共振态增强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82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人工组人工叩背排痰和机械组机械振动排痰,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人工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传统人工叩背的方法进行排痰,机械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比较两组患儿在我科治疗期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d)、住院时间(d),以及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机械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和住院时间(d)平均天数分别为5.07d和6.24d,均少于人工组;机械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优于人工组。结论机械振动排痰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改善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人工叩背排痰法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排痰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振动排痰护理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为95.0%,对照组为82.5%,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振动排痰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阻肺 临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振动排痰护理。结果观察组6MwT两组护理后运动耐力都较护理前提升,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更低。结论振动排痰护理运用在COPD治疗中,可以提高排痰效率,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使其住院时间缩短,经济负担减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受性 效果显著
  • 简介:摘要目的在动物模型中探讨吗啡耐受过程中,Hedgehog信号通路在脊髓水平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组A生理盐水+吗啡组,组B生理盐水对照组,组C空白对照组,组Dcyclopamine+吗啡组,组Evismodegib+吗啡组,组FRobotnikinin+吗啡组,组GShh-IgG+吗啡组。在不同时间点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耐受组注射结束后1~5d脊髓SHH、Ptch1和Smo表达上调,而Gli1在吗啡注射结束后7d时表达上调;在不同位点抑制Hh信号通路后,TWT均较吗啡耐受组延长;激活Hh信号通路后,TWT均较吗啡耐受组缩短。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抑制Hh信号通路后,能够抑制或延迟吗啡耐受。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吗啡 耐受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G5振动排痰机与人工叩背法行排痰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机对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协助排痰效果显著,有利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颅脑外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输尿管的结石性肾绞痛治疗中采用物理振动排石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78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一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石排出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痛苦,而且还能够促进结石排出,可推广。

  • 标签: 物理振动 排石 输尿管 结石性肾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后机械振动排痰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护理措施。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A组和B组(n=55)。A组雾化后接受机械振动排痰治疗,B组接受人工叩击排痰治疗。分析两组咳嗽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疗效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退热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比B组短,P<0.05。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比B组的80.0%高,P<0.05。结论采取雾化后机械振动排痰法对肺炎患儿进行施治,并在治疗期间向其提供精心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其疗效,促进相关症状缓解。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精心护理 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尘肺患者施以排痰护理期间,分析体外振动排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尘肺患者分组;对照组在实施排痰护理期间选择人工背部叩击排痰的方法;观察组在实施排痰护理期间选择体外振动排痰的方法;临床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方法以及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针对两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对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第1天与第3天范围内,在排痰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增多幅度明显(P<0.05);在第5天与第6天范围内,在排痰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减少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尘肺患者CAT评分以及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凸显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尘肺患者,在开展排痰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体外振动排痰法,对于尘肺疾病症状可以保证获得确切改善,最终保证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优化。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尘肺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硫化氢作为一种新兴气体信号分子,参与人体许多病理及生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细胞保护功能,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故对其深入的研究有很大意义。目前,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在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硫化氢 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香苦苷调节小鼠介导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机制。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STZ糖尿病组(B组)和糖尿病丁香苦苷治疗组(C组),1个月后观察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PI3K、IRS-1、InsR的表达水平。结果B组和C组血糖水平都高于A组(P<0.01),C组血糖水平低于B组(P<0.01);各组间血胰岛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P>0.05);B组肾组织PI3K、IRS-1、InsR的表达水平较A组和C组较低(P<0.05)。结论丁香苦苷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降低,其机制与使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PI3K、IRS-1、InsR水平提高,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可能有关。

  • 标签: 丁香苦苷 胰岛素信号传导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2例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人工排痰、开放式吸痰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排痰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指标,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气促、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在小儿肺炎治疗中患儿病期痰液明显减少,咳嗽减轻,治疗疗程缩短。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机 小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52例,实验组5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雾化吸入、吸氧,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振动排痰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排痰量。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对比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排痰情况和呼吸情况明显要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行振动排痰机治疗,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雾化吸入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 简介:摘要黄连素作为治疗腹泻和糖尿病的中药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数十年,最近G蛋白偶联受体GPR40已被确定为是黄连素的受体。GPR40在胰岛素分泌细胞中大量表达,它与促进胰岛素分泌和低血糖密切相关。激活的GPR40偶联到Gq蛋白上并且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已成为作了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靶点。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使用CHO细胞系,发现随着GPR40介导的钙的增加,黄连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活化ERK1/2和AMPK。此外,为了研究黄连素降血糖效果,我们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和黄连素,发现黄连素较GPR40内源性配体亚油酸更显著的降低血糖浓度。总之,我们的研究可能为黄连素通过GPR40诱导ERK1/2和AMPK磷酸化提供新的药理作用和生理功能机制。

  • 标签: 黄连素 GPR40 Ca2+ ERK1/2 AM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