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时机,分析不同选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外科住院并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8例,按起病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观察组(<72小时)和对照组(>72小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包括手术、抗生素使用、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2例(4.08%)少于对照组8例(16.33%);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及早行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且效果显著等优势,但应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时机选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0,发病6~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与对照组(n=30,发病6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将这两种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在发病6~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时机的疗效显著。

  • 标签: 手术时机 高血压 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自然分娩单胎产妇,将所选产妇分成对照组(29例)和研究组(87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以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按照不同时机将研究组患者分为研究一组(29例)、研究二组(29例)、研究三组(29例),分别于产后6~8周、8~10周、10~13周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盆底静息压力、盆底收缩压力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一组、研究二组、研究三组护理结束时的盆底静息压力、盆底收缩压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得到改善,不同时机护理均可以取得良好康复效果。

  • 标签: 不同时机 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并进一步测定术后切口皮温变化及相关炎症指标研究皮温与炎症的相互关系,评估切口皮温对于预测腰椎术后切口炎症反应及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手术的67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于麻醉前6h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和加巴喷丁300mg,并于术后1~7继续服用,2次/日。对照组35例,不服用西乐葆及加巴喷丁。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使用统一配置的静脉PCA止痛泵。统计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不良反应等基本信息,并于术后1~7天测定手术切口及周围皮温,术后1,3,5,7天监测WBC,ESR,HGB,CRP指标变化,评估患者术后1-7天VAS评分及满意度。并严格记录患者术后额外使用的曲马多药物用量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运用SPSS20.0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有统计研究结果(1)实验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有34例。实验组术后VAS评分、追加额外镇痛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而术后非常满意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手术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较术前上升,且均低于对照(P<0.05),实验组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变化与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P<0.05)。结论进一步对可能影响皮温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及皮温差均与术中出血、WBC,CRP呈正相关,与手术时间、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ESR呈正相关关系(P<0.05)。

  • 标签: 骨科 多模式 镇痛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改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手术室护理方案构建。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共8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了手术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满意人数;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开展时间;护理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心理应激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人数、应激反应指标、心理应激指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开展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方案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妇科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手术室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调查的病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本次调查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本次调查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干预措施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全程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干预 手术室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进行手术,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0%)显著低于开腹组(21.74%)(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预后较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手术组(开腹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每组各18例,对比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均较长,同时术中出血量也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开腹手术组发症发生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腰椎结核手术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好(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腰椎结核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腰椎结核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医患沟通的技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分阶段重点沟通模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舒适度得分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的舒适度得分(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分阶段重点沟通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外科 围手术期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杂手术越来越多,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针对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危害,通过术前术中控制体表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

  • 标签: 浅谈围手术期 低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人员通过对择期手术的癌症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以及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术前病人的不安与恐惧,消除或减轻患者手术前不良情绪,降低或缓解患者术前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患者承受能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6年6月至12月对所有需要手术的癌症患者进行研究,护理人员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对术前癌症患者的心理进评估以及对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结果多数症患者可以缓解手术前的不安与恐惧孤独,减轻术前的不良心理自觉症状及改善应激性生理反应。结论我们认为术前给予病人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更多认识,调节病人的期望与手术前状态及增强病人自信心,使病人在良好心境下接受手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术后康复具重要意义。

  • 标签: 癌症病人 手术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0例,均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胸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采用肿瘤完整切除26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早期均恢复顺利。随访2年,复发1例,3.33%。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胸腺癌最佳治疗手段。手术的范围和切除彻底程度是胸腺癌的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胸腺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在下肢骨折应用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96例下肢骨折应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认可以开展实验后应用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录入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 下肢骨折 手术室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0例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手术差异对其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为对照组,一组给予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2±3.4)min,术中出血量为(4.7±1.6)ml,切口愈合时间为(3.3±1.4)d,瘢痕长度为(2.8±0.7)mm,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例),低于对照组的26.67%(12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78%(44例),低于对照组的80%(36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害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开发性手术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 开放手术 多发乳腺小结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腹健脾方在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手术期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92例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通腹健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WBC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腹健脾法在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早期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通腹健脾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针刺麻醉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做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0例。对乙组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甲组进行针刺麻醉,分别对患者的心率、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麻醉前两组心率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术中心率均高于麻醉前,术中甲组心率小于乙组,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颈丛阻滞麻醉,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针刺麻醉 颈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情况。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528例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528例中男性(369例)比女性(159例)多,年龄20岁以下最多,占41.86%;职业以学生最多,占54.92%;手术目的以体检(49.65%)及升学(31.25%)为主,手术方式以全飞秒激光(占71.59%)为主流术式。结论影响我院近视人群选择角膜屈光手术的重要社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与手术目的,术式选择则倾向于最新术式。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人群 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