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比例发生了变化,即双性化持续增长,其他类型性别角色均有下降趋势;大学生性别角色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差异;性别角色异性化者仍占据一定比例。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异性化
  • 简介:摘要青少年对于性别态度受到父母、老师、朋友、同伴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性别偏见。这样的偏见常常影响了青少年的性格以及职业观的形成。因此,具备双性化特质更利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

  • 标签: 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 青少年双性化 性别偏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状态以及人际交往现状,并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交往状态之间的关系。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修订版和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师范大学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大学生中均有分布,其中双性化为主要类型。得到了双性化个体在当今大学生中的分布最广泛,该类型个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呈现出显著地优势;而且男性和女性化正性品质与人际关系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男性和女性正性品质对人际交往均起促进作用)的结论。

  • 标签: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女性化 男性化 未分化 人际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幼儿性欲理论进行的简单的阐述与幼儿性别社会化过程相比教,区分了幼儿的性教育与性别意识培养之间的差别,并说明在教育中不能将刻板化的性别意识的教育当作幼儿的性教育。

  • 标签: 弗洛伊德 性别意识 幼儿 性教育
  • 简介:摘要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品质比较,结果显示分离X精子精液密度、活率、存活指数等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冻精;使用分选X型冻精4支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结果显示对排卵数小于17枚的供体母牛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效果良好,大于17枚则部分未受精;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单胚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性控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单胚移植产犊率差异不大,双胚移植经济效益较高;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比较,结果显示性控胚胎移植所产犊牛出生时和60日龄时体重于常规冻精所产犊牛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奶牛 性别控制 胚胎移植 X精液
  • 简介: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难于启齿,或不知所措:一方面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骗孩子,使孩子对“性”太过无知;另外一方面想坦白告诉孩子,却不知如何表述。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必备素质,家长应该要满足孩子这些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幼儿进行性教育?幼儿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 标签: 性别教育 幼儿 必备素质 好奇心 孩子 “性”
  • 简介:摘要从护士到护士长,不只是身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角色的转换;准确进行护士长的角色定位和顺利实现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是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合格的护士长的关键。护士长应该是医院政策的执行者、护理质量的控制者、利益关系的协调者、护理队伍的建设者以及科室文化的培育者,完成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必须从提高综合素养、增强抗压能力、改进沟通方式、加强领导艺术等方面做起。

  • 标签: 护理管理 角色定位 角色转变
  • 简介:摘要食物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能量的需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影响着人们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的感知,传达者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这对在饮食行业中,根据性别角色进行食物选择和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未来的研究不仅应关注于对食物刻板印象的本土化研究,也应该关注于对超重儿童的树立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的研究。

  • 标签: 食物 性别刻板印象 男性化特质 女性化特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究大学生是否存在性别-数学刻板印象的内隐态度。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的方法及经典刻板印象的实验程序进行测量。①大学生存在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t(307)=-8.328,P<0.05;t(307)=4.462,P<0.05];②大学生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3)=-0.182,P>0.05;t(303)=0.338,P>0.05)。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能较好检测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更多还原

  • 标签: 刻板行为 性别因素 数学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妇及其家人对于新生儿的性别的满意度与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头胎与二胎进行区别,新生儿的性别进行记录,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调查记录生产过程中及生产后的出血量。结果调查记录发现,对于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的一组产妇与对于新生儿性别满意的一组产妇进行比较发现,其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产妇及其家人对于新生儿的满意度和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关系,各方面人员都应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安抚产妇心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性别 满意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及整群抽样法选取296名新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大陆版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问卷进行调查,并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压力程度的因素。结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在校期平均课业成绩、是否已准备好从事临床工作、是否可胜任临床工作是新毕业护士角色转换压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25.4%。结论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受多因素影响,需综合干预以协助其顺利渡过角色转换期。

  • 标签: 新毕业护士 角色转换压力 影响因素 对策探讨
  • 简介:心理治疗者要能帮助来访者,探明并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就要有理论的支持。理论思想决定着治疗师在治疗遏程中的一系列的反应。如何看待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定位。

  • 标签: 心理治疗师 角色 心理与治疗师
  • 简介: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以健康大学生为被试,以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为实验材料,探讨图形编码条件下,意识.无意识记忆的具体性效应。实验采用2(材料: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2(材料呈现时间;3000ms和300ms)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显示:①意识、无意识提取中均存在具体性效应。②在意识和无意识提取中均未发现加工水平效应。该研究验证了双重编码理论。

  • 标签: 意识 无意识 记忆 图形 具体性效应 实验
  • 简介: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病情凶险,是脑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1。我院1981-1986年内科住院4141例,其中脑卒中497例,导致意识障碍168例。本文报告497例脑血管病中168例出现意识障碍。其中,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最多,为90.8%(69/76例)。168例意识障碍中,意识恍惚、嗜睡占17.9%,昏睡占34.5%,昏迷占47.1%。意识障碍与预后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8例中,昏迷32例,死亡23例(26.14%),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死亡36例(45%)。故意识障碍除可做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色扮演在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从本校护理专业2014级平行护理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护生(共12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3人,实验组62人,护患沟通教学课上,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组护生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学期末两组护生参加统一的护患沟通理论考试,护患沟通课程开始前、学期末两组护生分别对由本专业数名护理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并由扮演患者的护理教师对护生沟通能力(含语言沟通、肢体沟通)进行打分,此外授课老师通过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学期末实验组护生护患沟通理论考试平均得分(91.75±4.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15±3.47)分(P<0.05);“护患沟通”教学课程开始前,两组护生语言和肢体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总得分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期末实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总得分为191.9±1.84分,远高于对照组总得分(147.1±2.19分)(P<0.05),且实验组在“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维度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患沟通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护患沟通理论考试成绩,改善了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值得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角色扮演 护患沟通 传统授课模式 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
  • 简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研究工具使用较多的是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UPI)。研究显示,大学新生UPIⅠ、UPIⅡ、UPIⅢ类学生占施测人数的比例分别从4.7%-32.2%、20.0%-29.9%、47.8%-75.3%不等。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新生 角色适应 健康调查表 UPI 大学生
  • 简介:大学时期的角色适应不良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做好角色转换,就成了他们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 标签: 必修课 角色转换 大学新生 大学生 学时 学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新入职护士(工龄≤1年)共同经历故事,让受访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其工作中的生理、心理负担、情感经历、对医院管理策略的意见和期望等,为医院管理者关注新入职护士成长,制定人性化管理策略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叙事探究的方法对15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分析其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归纳总结出新入职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分析新入职护士每个阶段的心理需求。结果新入职护士角色适应要经历意愿和能力相悖的矛盾阶段、眼高手低的困难阶段、分不清轻重缓急的崩溃阶段,最后发展为角色适应良好阶段,每个阶段护士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结论护理管理应针对新入职护士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及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角色适应 叙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