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幼儿性欲理论进行的简单的阐述与幼儿性别社会化过程相比教,区分了幼儿的性教育与性别意识培养之间的差别,并说明在教育中不能将刻板化的性别意识的教育当作幼儿的性教育。

  • 标签: 弗洛伊德 性别意识 幼儿 性教育
  • 简介:摘要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品质比较,结果显示分离X精子精液密度、活率、存活指数等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冻精;使用分选X型冻精4支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结果显示对排卵数小于17枚的供体母牛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效果良好,大于17枚则部分未受精;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单胚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性控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单胚移植产犊率差异不大,双胚移植经济效益较高;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比较,结果显示性控胚胎移植所产犊牛出生时和60日龄时体重于常规冻精所产犊牛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奶牛 性别控制 胚胎移植 X精液
  • 简介: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难于启齿,或不知所措:一方面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骗孩子,使孩子对“性”太过无知;另外一方面想坦白告诉孩子,却不知如何表述。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必备素质,家长应该要满足孩子这些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幼儿进行性教育?幼儿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 标签: 性别教育 幼儿 必备素质 好奇心 孩子 “性”
  • 简介:摘要食物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能量的需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影响着人们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的感知,传达者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这对在饮食行业中,根据性别角色进行食物选择和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未来的研究不仅应关注于对食物刻板印象的本土化研究,也应该关注于对超重儿童的树立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的研究。

  • 标签: 食物 性别刻板印象 男性化特质 女性化特质
  • 简介:摘要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比例发生了变化,即双性化持续增长,其他类型性别角色均有下降趋势;大学生性别角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差异;性别角色异性化者仍占据一定比例。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异性化
  • 简介:摘要青少年对于性别态度受到父母、老师、朋友、同伴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性别偏见。这样的偏见常常影响了青少年的性格以及职业观的形成。因此,具备双性化特质更利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

  • 标签: 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 青少年双性化 性别偏见
  • 简介:探究大学生是否存在性别-数学刻板印象的内隐态度。采用刻板解释偏差测量的方法及经典刻板印象的实验程序进行测量。①大学生存在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t(307)=-8.328,P<0.05;t(307)=4.462,P<0.05];②大学生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3)=-0.182,P>0.05;t(303)=0.338,P>0.05)。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能较好检测内隐性别-数学刻板印象。更多还原

  • 标签: 刻板行为 性别因素 数学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妇及其家人对于新生儿的性别的满意度与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头胎与二胎进行区别,新生儿的性别进行记录,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调查记录生产过程中及生产后的出血量。结果调查记录发现,对于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的一组产妇与对于新生儿性别满意的一组产妇进行比较发现,其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产妇及其家人对于新生儿的满意度和产妇产后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关系,各方面人员都应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安抚产妇心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性别 满意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状态以及人际交往现状,并探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人际交往状态之间的关系。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修订版和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师范大学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大学生中均有分布,其中双性化为主要类型。得到了双性化个体在当今大学生中的分布最广泛,该类型个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呈现出显著地优势;而且男性和女性化正性品质与人际关系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男性和女性正性品质对人际交往均起促进作用)的结论。

  • 标签: 性别角色 双性化 女性化 男性化 未分化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及预防策略与男性有所不同。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男性和女性传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和预后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预防和治疗女性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多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疾病 心脏结构 功能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男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丘脑质子波谱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于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82例,依据性别分为男性组(40例)、女性组(42例),均通过单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对前额叶、丘脑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肌酸复合物进行检测,对NAA/Cr、Cho/Cr值进行计算与对比。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男性组与女性组前额NAA/Cr、Cho/Cr值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自对比也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男性与女性前额叶、丘脑的质子波谱未见显著差异。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不同性别 额叶 丘脑 质子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