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高位截瘫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例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了其中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从而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者康复进程的作用。结果26例患者病情稳定,无自杀病例,通过各阶段心理护理,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其生命质量水平。结论对高位截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位截瘫 康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肺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皮下水肿、动脉血栓、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交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量表评分及MUI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癌 介入治疗术后 循证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腕管综合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与肌腱滑行训练康复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oston腕管量表(BCTQ)评分变化。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右患手与左患手BCTQ功能维度评分、症状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行神经与肌腱滑行训练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训练治疗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腕管综合征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和运动功能,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83.3%、9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治疗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疗法,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康复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股骨胫骨折患者中选取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0.77%,组间差异明显,χ2=4.4571,P<0.05;观察组术后第1d、第5d以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8.5526、5.7896、7.118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股骨颈骨折 术后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护理在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32例,入院后除了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外,还针对患者抑郁病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结果32例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在持续4周心理干预护理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19.25±6.67)分、(10.54±3.46)分,较护理前的(37.34±8.43)分、(17.85±4.31)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患者康复期,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提高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促进患者总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护理 康复期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行为护理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行为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加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行为护理 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7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计计算及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康复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康复疗法 中风 临床疗效
  • 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康乐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病人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通过区别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结果治疗前两组量表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经过区别治疗后,两组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治疗后,病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对降低复发率,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有较好的实际意义,同时更缩短了病人早日康复,早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时间。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脊髓损伤诊疗常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心理康复。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无差异。通过干预后他们的心理卫生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心理康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康复 脊髓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脑卒中病人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评析对象在我医院收录的脑卒中55例病人中选择,收录时段控制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间。依照抽签法完成两组的处理,参照组(n=25)选择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n=30)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的康复效果与参照组形成鲜明的优势,呈现出P<0.05的区别结局,存在分析价值。结论脑卒中病人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吞咽功能有更好的改善,利于疾病快速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康复护士有别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在康复护理中担任多种角色的功能,不仅要配合医师、治疗师使病、伤、残者已出现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更要协同医师、治疗师一起共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其更完善地康复,能适应社会和回归家庭。康复护士在康复治疗中实施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康复护士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1.7±7.3)分、(62.2±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30例孤独症儿童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行为分析法(ABA)、语言康复训练、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同时要求家长经系统培训后参与患儿的部分训练过程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来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CARS量表评估综合分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M量表评估标准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效果明显,此方法可提高患病儿童的社会生存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可尝试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孤独症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的脑梗死恢复期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回复,在临床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根据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中任选70例,盲选患者35例,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35例则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辅以心理治疗,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对照组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高于观察组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P<0.05),对照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表的分值低于观察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表的分值(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 康复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9月我院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例)与对照组(n=1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89%(16/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有助于促进功能康复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功能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康复护理在矽肺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2012年住院矽肺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与病人开展RST训练、心理支撑和情感交流,会显著的提升生存质量。

  • 标签: 康复 护理 矽肺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康复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在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更高,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能够更有效地使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延续性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脑梗死患者予以中医康复护理的功能康复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脑梗死病症5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两组,每组25例。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分析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IHSS和ADL评分情况。结果92.86%是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所改善。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康复护理 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