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收治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并与采用安慰剂(即淀粉片)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t=7.95,P<0.05);研究组患者的E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上升(t=5.32、4.68,P<0.05)。两组治疗观察过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充分的理解、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激素替代疗法 更年期综合征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与常规保健治疗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更年期妇女60例,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加性激素替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更年期状况改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测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心理SCL-90评分状况情况进行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更年期妇女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提高激素水平,更年期症状缓解,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性激素替代疗法 常规保健 更年期 妇女保健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5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满意度、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9.33%、6.67%,低于对照组21.3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护理中,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针对性护理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替代疗法用于危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感染患者(2015年9月—2016年9月),均给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方法,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体温、APACHEⅡ评分(长期健康评价)、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体温、APACHEⅡ评分(长期健康评价)、肾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危重症感染患者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危重症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与间歇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肾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Ccr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间歇性肾替代疗法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性激素替代疗法、常规保健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90例更年期妇女为2组,43例接受常规保健为常规组,47例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为激素组,对照两组保健效果。结果干预后,激素组E2、LH、FSH改善程度明显比常规组优越,Kupperman评分明显较常规组低,且激素组SCL-90各方面评分都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在更年期妇女保健中,性激素替代疗法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更年期妇女性激素水平、更年期相关症状、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更年期妇女 保健 性激素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雌激素替代疗法(HRT)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围绝经期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中重度抑郁症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患者增加采用HRT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93.18%,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选择HRT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围绝经期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雌激素替代疗法 艾司西酞普兰 围绝经期中重度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过对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肾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以明显地改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以及肾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急性肾衰竭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接纳与承诺疗法是第三代行为疗法中的典型代表,与源自东方哲学思想的森田疗法有许多互通之处。两者均已证实在精神心理科临床方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本文从阐述两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适应对象等方面出发,以探讨一种临床上的整合式思维。

  • 标签: 接纳与承诺疗法 森田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为半合成强效阿片麻醉药物,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μ-阿片受体进行刺激,起到镇痛效果,因其与吗啡相比,能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故目前已逐渐替代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以下本文就以氢吗啡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氢吗啡酮替代吗啡在改善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疗法在小儿弱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比较能有效的提高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托品压抑疗法 遮盖疗法 弱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中医药在肿瘤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肿瘤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与劳动能力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和延长生存的时间。肿瘤的康复治疗是结合多种治疗的综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分别加以治疗,也可选择几种适当的康复疗法。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 标签: 肿瘤 中医 复疗法
  • 简介: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阅读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西方的阅读疗法首先是由医生于18世纪提出并付诸实施的,200多年来一直是医生在坚持试验和主导研究。国外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以1984年国际图联发表《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为标志。之后,阅读疗法逐步成为国外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并形成了服务于临床、重视临床应用研究的特色[1]。

  • 标签: 阅读疗法 国外图书馆 国际图联 辅助治疗作用 泰山医学院 阅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门诊及心理门诊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认知-运动”干预组,“认知-运动”干预包括规定强度和频率的健身跑运动锻炼及个体化的认知治疗;分别在基线和第1、3、6和12个月进行盲法评估HAMD-17、CGI、SF及SER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HAMD-17、CGI及SF改善优于对照组,SERS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认知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治疗 运动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在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院外治疗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缓解心理紊乱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通过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对疾病和治疗情况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配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疗法 药物疗法 变应性鼻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方法对30例疑病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观察1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忧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认知行为并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显著。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催眠 疑病症
  • 简介:摘要针对现在自尊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较多、零散、应用研究缺乏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两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疗法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得出了修复潜意识创伤情结、平衡人格结构、改变核心信念,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方法,为精神病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同行做自尊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

  • 标签: 精神动力学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