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细胞毒性并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滤膜法采集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靶细胞,研究PM2.5水溶成分及HSYA作用后细胞活力及氧化损伤,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ROS则呈现增高趋势,染毒浓度为100、200、400、800、1600、3200μg/m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00±0.80、98.00±1.20、96.42±1.52,93.61±1.80(P<0.05)、86.79±1.03、56.01±2.00(P<0.01)。ROS荧光灰度值分别为158±48、160±56,178±42(P<0.05),198±45、229±38、252±40(P<0.01)。羟基红花黄色素-A干预后与1600μg/mLPM2.5组相比,细胞存活率94.86±0.50(P<0.01),ROS荧光灰度值160±38(P<0.01)。结论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成分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抑制PM2.5损伤内皮细胞,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标签: PM2.5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羟基红花黄色素-A RO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酸氨氯地平、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卫生所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磺酸氨氯地平)与研究组(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压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磺酸氨氯地平相比,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肾组织中10-羟基喜树碱浓度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以CPT为内标,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激发波长为383nm,发射波长为553nm条件下,实现HCPT及内标CPT的同时测定,小鼠肾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可达到分析的要求。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小鼠肾组织中HCPT的药代代谢动力学研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鼠 肾脏 10-羟基喜树碱 组织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酸氨氯地平和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55),观察组患者使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患者动态舒张压、动态收缩压等医学观察数据的对比(P>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7.3%;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16.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应大量推广。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三酚联合地西泮在高龄初产妇产程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三酚联合地西泮。观察两组宫口开全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宫口开全时间、宫颈水肿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三酚联合地西泮可以显著的改善高龄初产妇宫颈条件,促进第一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提高自然分娩率,新生儿无影响。

  • 标签: 间苯三酚 地西泮 高龄初产妇 产程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丁酞胶囊、丁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酞胶囊,观察组加用丁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组成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丁酞胶囊相比,应用丁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药物毒副作用轻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工作工人的肝脾B超检查结果。方法在于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的作业工人中进行选取,选取的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这期间随机选取一个月来进行分析,此次选取的总数为75人,将其称为作业组,再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非作业工人采取同样的方式选取75人,将其称为非组,所有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病患的超声检测发现,作业组的检测出的异常检出率为30.87%,而非组为15.68%,通过对比二者差异明显(P<0.05),工作组工龄进行区分发现,工作十年以上的异常检出率为37.89%。十年以下的为24.01%,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作业工人的异常检出率与其工作年限有关,工作时间越长异常检出率就越高,通过B超来工作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其早日病症进行治疗,降低引发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B超检查 肝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丁酞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将收集的患者随机分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联合丁酞及依达拉奉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丁酞及依达拉奉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观察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患者经两种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现,试验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其总体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联合丁酞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其可致使患者出现脑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并以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表现。本病死亡率约为10%,致残率为50%以上,同时具有较高复发率,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 丁苯酞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丁酞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其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前精神心理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为88.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4.29%,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给予丁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患精神健康情况,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总体治疗效果,具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疗效 精神心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热性惊厥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惊厥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为(12.8±3.5)mnin;对照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为(17.3±3.9)min;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确切,缩短患儿惊厥控制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有内外科合并症的妇女绝经后取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绝经后要求取环妇女分为3组,观察3组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疼痛反应、取环顺利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宫颈扩张情况、取环顺利率和疼痛反应A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药物不良反应A组无任何不适,B组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腹泻,2例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C组有2例恶心。结论间三酚应用于绝经后取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有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使用禁忌症的绝经后妇女。

  • 标签: 间苯三酚,米索前列醇,结合雌激素,绝经后取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酞胶囊对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酞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g),一日四次,共14天。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10粒,一日三次,共14天。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发现,两组病人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但A组病人效果更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丁酞治疗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脑动脉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巴比妥联合地西泮药物治疗惊厥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96例惊厥患儿作为治疗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6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8例患儿均采用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患儿均给予巴比妥单药治疗方案,综合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4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48例患儿。且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48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8例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实中,针对惊厥患儿采用巴比妥、地西泮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强化患儿的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惊厥 苯巴比妥 地西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均为39例。常规组病患常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帮助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全面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片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复方利血平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痉挛进行硝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开塞露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硝吡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6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儿肠痉挛进行硝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肠痉挛 硝苯吡啶 开塞露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的程度的提高,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阿托伐他汀钙片 脑梗死 侧支循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绵阳市低体重新生儿脐带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为低体重新生儿后续营养的合理补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276例低体重新生儿和302例正常体重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新生儿脐带血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脐带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仅占32.35%,而低体重新生儿脐带血25-羟基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47.77±2.08)mmol/L,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新生儿的(53.18±5.39)mmol/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8.127P=0.011<0.05)。结论绵阳市新生儿普遍存在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低体重新生儿的情况更为明显,需要加强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血 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科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接诊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2)患者单纯予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n=33)患者采用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尼莫地平 脑梗塞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