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合理手术方式,为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通过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等诊断为单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诊断“良性”结节105例病例,全部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分析其常规病理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5例单甲状腺乳头状癌中25例(23.8%)合并隐匿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因素分析发现甲状腺隐匿癌与年龄、病理检出同多灶相关,而与性别、同肿瘤大小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在单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甲状腺结节病例中,甲状腺出现隐匿癌比率高,尤其是对于年轻、同甲状腺多发癌灶,建议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为主要术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隐匿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化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后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中医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化疗致消化道延迟反应 恶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指征剖宫产泌乳二期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非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泌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非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泌乳二期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 标签: 非指征剖宫产 泌乳二期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全麻手术中有无采取保温措施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阐明采取保温措施的优势。方法目标性选择本院拟行全子宫切除术20例,10例为对照组,10例观察组随机分配;重点考察患者手术结束后至意识恢复清醒的时间和手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几率。结果从患者清醒时间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8.12±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38±3.45)min,从寒战反应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发生几率均为20%。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对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手术效果,加强了疾病预后;值得在大范围内广泛推行。

  • 标签: 全身麻醉 术中保温 苏醒延迟 成效对比
  • 简介:摘要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在日后某个时间里获得更大的回报而甘愿放弃当下较小的回报,并通过自我控制来坚守这种选择的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期的延迟满足能力是成年早期学习成绩,危险性性行为,成年期的健康状态,成年后期的学术成就等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梳理了近一年来延迟满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发现了普遍信任这一新的影响因素,注意训练和仪式能有效提升延迟满足,纯粹等待这一新的延迟满足范式。

  • 标签: 延迟满足 影响因素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延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后1个月的致残率和意识恢复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延迟手术相比,超早期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意识恢复率。

  • 标签: 超早期手术 延迟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使用单甲状腺腺叶切除+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具体效果。方法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使用单甲状腺腺叶切除+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复发几率为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甲状腺腺叶切除+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了较低,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对侧肿物切除 大部切除术 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者具有高冲动性和高延迟折扣率的行为特点。前人研究发现,经过长期戒断,药物成瘾者的决策冲动性逐渐降低,脑结构和功能损伤也会逐渐恢复。但与健康被试相比,药物成瘾者脑结构和功能仍存在异常,这也提示未来研究中亟需在药物成瘾的行为与脑机制的基础之上去探索有效干预方法。

  • 标签: 延迟折扣 冲动性 跨期决策 物质成瘾 戒断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游戏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点也慢慢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研究结合国内外电子游戏的成果,考察电子游戏玩家是否具有冲动性人格与行为特征,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结合的形式,测量了电子游戏玩家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和延迟折扣程度。结果发现游戏时长和游戏暴力程度均与冲动性的子因素有显著性正相关,游戏时间长的大学生与接触暴力游戏多的大学生有更高的运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

  • 标签: 电子游戏 大学生 冲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双肢体功能训练其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取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编序并随机数字表将其每组75例分为支持组(常规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与康复组(联合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种干预模式患者预后效果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评分指数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治疗前,接受干预后患者FCA量表评分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组间差异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双肢体功能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影响从生理和恢复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双侧肢体功能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献血心理状态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保证献血者的正常心理状态。方法720名不同献血心理的献血者,包括无偿型、体检型、储蓄型三类,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种献血心理状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奉献心理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心理状态。结论恰当调整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少献血不适,减少献血者的心理畏惧感。

  • 标签: 献血者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的意义。方法筛选2014年07月~2016年02月间因患甲状腺肿瘤入住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救治的45例患者,均施以护理干预专业措施,观察患者接受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应激反应,并测定其血流动力指数。结果术后3天,患者SAS计分已从(45.14±3.22)分降至(33.76±3.28)分;SDS计分已从(55.01±3.76)分降至(37.55±3.59)分(P<0.05)。结论手术救治甲状腺肿瘤患者时,为缓解其应激反应,建议加强护理干预专业措施,促进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 标签: SAS计分 手术 护理干预 甲状腺肿瘤 SAS计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9月初次献血者中选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并于2017年1-9月选取200例初次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0%,其护理满意度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初次献血者实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和献血服务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心理护理干预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例双胎妊娠产妇第二胎延迟分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2月收治的1例双胎妊娠第2胎延迟分娩15d的产妇,并给予围产期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本例双胎妊娠中第一胎胎膜早破后分娩,第二个胎儿延迟14d分娩,通过精心护理产妇与两个新生儿健康出院。结论双胎妊娠中产妇第一个胎儿娩出后,根据产妇自身情况给予保胎治疗和围产期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第2胎的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双胎妊娠 延迟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化疗期间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癌化疗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对于献血人员实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从而来减少献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此确定心理干预的影响结果。首先,选择了一千名献血人员,通过随机方式将他们分成两个组别,其中的常规组为491人,而进行实验的干预组为509人。通过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常规组别种产生相关献血后不良反应的百分比为2.9%左右,而干预组为0.85%左右,并且双方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得出,在献血时无偿献血人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良好的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献血 干预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肢体功能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1例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的患者,其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是年龄原因3例,麻醉吸入时间长7例,出现并发症13例,给药剂量过大3例,体质较差4例,肝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需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避免苏醒延迟时间过长,而最终导致患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

  • 标签: 麻醉 苏醒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技术在降低输血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0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数学与白细胞过滤技术输血,观察两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4.71%,同乙组的0.098%相比,差异显著;且两组在体温升高值、PT值与APTT值、TT值以及FIB值方面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ALB与TP值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技术的应用,减少输血者输血反应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输血反应 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