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寻常性鱼鳞病采用维生素E霜、磺酸黏多糖乳膏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寻常性鱼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维生素E霜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磺酸黏多糖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磺酸黏多糖乳膏用于寻常性鱼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 标签: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寻常性鱼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前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对Hp不根除,观察组患者对于Hp根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除Hp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不根除Hp的对照组6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Hp对于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影响积极,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酸性次氯酸电解水对口腔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实施口腔粘膜清洁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漱口,观察组使用微酸性次氯酸电解水漱口,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粘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粪肠球菌以及变异链球菌杀菌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口腔粘膜进行清洁过程中,通过微酸性次氯酸电解水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微酸性 次氯酸电解水 口腔粘糢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接系统下3种衬洞材料的剪切强度。方法选用新鲜的离体磨牙50颗,分成5组暴露牙本质面。1组和2组选用自酸蚀粘接剂Kerr(OptibondVersa),3组和4组选用全酸蚀粘结剂3M(ESPEAdperTMSingleBond2),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步骤使用后,1组和3组充填SDR,2组和4组充填美丽牙医流动树脂,5组直接充填FujiⅨ玻璃离子水门汀,制备成3mm×3mm的圆柱形试件接于牙本质面。所有的样本用DZS-Ⅲ硬脆材料性能检测仪测试其剪切强度,用SPSS13.0对剪切强度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组剪切强度最高,第5组剪切强度最低,与其他组剪切强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组间两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强度无明显不同。结论SDR配合使用kerr自酸蚀粘接剂具有较高的剪切接强度,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剪切强度 衬洞材料 粘接 继发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门诊进行诊治的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A组和B组,A组只给予三联疗法(即使用雷贝拉唑药物、克拉霉素药物以及阿莫西林药物来进行治疗),B组在三联疗法服用两个小时后,再给患者服用双歧杆菌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现象的产生情况、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以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在不良现象的产生上,A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占比为20.00%),B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两组在不良反应的产生上不存在差异(P值大于0.05);在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上,A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19例(占比为76.00%),B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24例(占比为95.00%),两组在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在6个月之后的复发情况上,A组复发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B组复发的例数为1例(占比为4.00%),两组在复发情况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的治疗上,相比较常规只施展三联疗法而言,在三联疗法上还同时给予双歧杆菌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例数,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现象,在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该联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联疗法 双歧杆菌胶囊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

  • 标签: 克雷伯杆菌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较为棘手,常规应用四联根治疗法很难获得满意疗效。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特点,总结为中焦气化失常,湿热毒邪内蕴,正虚邪盛,门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感染,与常规四联根除疗法相比,明显提高根除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半夏泻心汤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卧床休息,做好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工作,采取必要时隔离消措施。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非典型布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情况、心理护理、发热汗时的护理、体温的观察疼痛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饮食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

  • 标签: 布重杆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单纯口臭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均按要求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单纯口臭患者口臭的原因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62.4%,对照组总感染率仅为12%,χ2=47.434,OR=15.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口臭 14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检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40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14C尿素试纸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对两组的血脂分析指标及生活习惯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62.5%明显高于女性37.5%;青年(低于30岁)与中年(30~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高于老年(60岁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组;吸烟人群、饮酒人群及喜好干硬食物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及不喜好干硬食物人群,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质代谢发生异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体检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分离的分枝杆菌菌型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6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44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培养后共获得160株结核分枝杆菌,均为人型结核菌,无牛型结核菌;共检出耐药菌株52株,初治涂阳患者菌株耐药的有40株,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耐药的有12株。52株耐药菌株中,耐异烟肼13株,耐利福平18株,耐链霉素15株,耐乙胺丁醇6株;同时耐2种药物的22株,耐3种药物的8株,还有3株耐4种药物(耐HRES)。结论结核菌耐药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及防治院内感染。方法采用MIC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两年来我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93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表型。结果2015年—2017年93株嗜血杆菌患者,年龄分布主要为60~99岁,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28%,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1.27%。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4.47%,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7.83%。93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中,57株氨苄西林耐药,其中44株?-内酰胺酶阳性,且氨苄西林均耐药,13株?-内酰胺酶阴性但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美洛培南耐药率低<15%,对复方磺胺耐药率高>8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其次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内酰胺酶阳性的流感或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biaTEM型?-内酰胺酶。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下呼吸道 氨苄西林 ?-内酰胺酶耐药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KL-6蛋白在胆汁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胆道梗阻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胆汁中KL-6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意义。结果予以相同的生化测定方法后,恶性组患者胆汁中的KL-6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良性组,差异显著(P<0.05)。胆汁中KL-6蛋白的AUC为0.954,提示对于良恶性胆道梗阻来说,KL-6蛋白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KL-6蛋白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胆汁中呈高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患者,为临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胆道梗阻 KL-6粘蛋白 胆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讨论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于临床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迅速缓解症状。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病人确诊的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Warthin-starry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355例,其中假阴性患者22例,阳性率为68.27%;男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患十二指肠溃疡、存在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出现Hp感染的几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人群的监测,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Hp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2例NTM肺病患者的资料。结果NTM肺病患者以中青年(86%)多见,临床症状较轻,肺部病变范围较广,原发耐药者多见,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只有乙胺丁醇对少部分患者有效。结论NTM肺病应引起结核科医师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耐药
  • 简介:摘要本综述涉及幽门螺杆菌脂多糖(LPS)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现有知识和分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管腔面。脂质A构成改变阻碍TLR4诱导以及幽门螺杆菌LPS通过以Lewis抗原修饰O抗原来模仿宿主,都促进了免疫逃逸和慢性炎症。至今,尚未获得幽门螺杆菌LPS的完整结构,目前推荐的模型为一种线性结构,其内核由被定义为聚己糖(Kdo-LD-Hep-LD-Hep-DD-Hep-Gal-Glc)的物质构成的,外核由保守的三糖(-GlcNAc-Fuc-DD-Hep-)组成,连接到由Lewis抗原修饰的聚LacNAc构成的内核、葡聚糖、庚烷和一个可变O抗原的第三个庚糖上。虽然负责幽门螺杆菌O抗原链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已经被识别和描述,但是在有关核心LPS的合成方面仍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局限性保证了对该胃内细菌会有的足够的诱变和结构方面研究,从而获得其完整LPS结构和相关生物合成路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脂多糖结构 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