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策。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检索、小组讨论、层次分析法以及函询法等多种方式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明确,然后对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结果两轮函询之后,其回收率为92.3%与96.1%,权威系数达到为0.865、0.868,协调系数为0.175与0.265,采用χ2进行检验后,发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构建出一个包括三项1级指标,21项2级指标以及97项2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医院依据ICU的实际特点,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可以为医院ICU护理安全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ICU 护理安全质量体系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的口腔种植材料进行应用,将不同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比,为日后临床应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共100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种植材料,最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材料的性能差异进行研究。其中,材料的性能可包括与组织细胞的相容性、耐腐蚀性等。结果在采用的所有材料中,基质为纯钛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性能,通过对患者进行调查,其满意度也更高。结论在现今的临床中应用基质为纯钛的种植体是口腔种植治疗时的首选,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材料 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74例肝胆胰外科患者分成两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13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144例,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疼痛、渗漏、脱管、堵管、针刺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留置并发症疼痛、渗漏、脱管、堵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又可以保护患者血管、减少静脉炎,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家庭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人群选用需要给孩子用药的家长100人,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评估。结果儿童的安全用药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儿童的安全用药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家长接受多方面多角度的儿童用药指导尤为重要,加强合理用药教育以及开放多种形式的用药教育制品是家长所希望的,并且需要加强药师在用药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儿童家庭用药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构建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分别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695名患者和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院的4312名患者(排除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及住院天数<2周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9.98,P<0.001)。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83.75,P<0.001),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实施安全预警机制能够提高护士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安全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术前风险评估,落实患者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执行医嘱,根据医嘱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由急诊科护士长收集资料,护理部跟踪评价汇总。结果两组成员在分别进行管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得分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得分率为95.3,对照组得分率为8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落实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较好,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基于追踪方法学形成的个体追踪法,针对ICU患者在接收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历的具体体验实施追踪性调查分析,全面分析医院ICU科室在具体开展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方案。结果借助个案追踪法调查分析ICU患者的就医体验,能够有效发现医院医务活动中非安全性因素的引致原因,在实施针对改良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ICU护理工作的安全风险水平,优化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ICU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间门诊收治的246例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口服替硝唑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牙周炎,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替硝唑 局部用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5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手术室安全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效果和手术室安全性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细节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感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患者 疗效 安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护理价值,为临床心内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等SAQ各项参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予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4.69%,3/64)显著低于对照组(23.44%,15/64),如穿刺点出血、手指肿胀、迷走反射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AQ各项参数评分,并有利于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镇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11.57%低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感染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开腹手术 胆结石 疗效及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腹外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腹外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修补术,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尿潴留、局灶感染、血肿等不良状况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18±0.63)d,优于对照组(7.05±0.84)d,存在差别,P<0.05。结论针对腹外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 标签: 腹外疝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评价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疗效的安全性。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麝香保心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监测结果、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安全高效。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6~48个月的哮喘患儿分为2组;组一45例持续(6个月)吸入布地奈德、每日1~2mg,Bid;组二41例吸入氟替卡松,每日100mg,Bid。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血皮质醇及骨密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血皮质醇及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布地奈德1~2mg,Bid,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日100mg,Bid,6个月后,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患儿肾上皮质功能及骨密度未见显著影响.

  • 标签: 长期持续 支气管哮喘 皮质激素 肺功能 血皮质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体积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肌瘤体积缩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和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E2和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E2和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小肿瘤体积,降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单纯给药。

  • 标签: 子宫肌瘤 桂枝茯苓胶囊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开展手术室细节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手术舒适度及患者配合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安全性 手术舒适度 患者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9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45例为一组。对照组甲亢患者单一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甲状腺分泌物(FT3、FT4、TS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T3、FT4、TSH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用于治疗甲亢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巯咪唑 甲亢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参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总胆固醇、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冠心病伴血脂异常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50例来我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将25例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将25例接受常规开颅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不仅治愈人数比对照组要多,而且术后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更低、不良症状更少。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包括手术室差错发生情况、物品准备完善度、术后切口感染率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也随之升高,对圈员品质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 安全护理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