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共情这项基本心理咨询技术在动力性心理治疗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且尝试将共情的态度融入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当中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5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先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2次,2周后行果酸治疗,两周1次,共2次;在第2次光动力治疗结束后第2,6周进行疗效判断及治疗的不良反应记录。结果45例患者经2次光动力联合2次果酸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29例,有效0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5.5%;第2次光动力治疗结束后2周,6周皮损消退率分别为47.01%、76.33%。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果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国产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具体参数与进口兰索拉唑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符合试验要求的健康志愿者,按照每组18例划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选择进口兰索拉唑进行服用,研究组选用国产兰索拉唑,针对受试者用药前1小时、用药后1小时、用药后2小时和用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血浆HPLC实施测定,研究药物半衰期,详细记录药物达到稳态的时间,分析最大血药浓度等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组选择国产兰索拉唑来实施测验所得到的药物半衰期、达到稳态时间与进口兰索拉唑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兰索拉唑受试者以及进口兰索拉唑受试者在最大血药浓度等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兰索拉唑以及进口兰索拉唑在药物半衰期、达到稳态时间、最大血药浓度等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上没有呈现出明显差异,国产兰索拉唑在经济性上优于进口兰索拉唑,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国产兰索拉唑 进口兰索拉唑 HPLC 经济性
  • 简介:摘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绘画分析与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新兴心理治疗方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也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家庭动力图”绘画分析与治疗法作为经典绘画分析疗法,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很多个案提供资料。倘若将此经典疗法的原理进行合理整合与运用,它是否能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常见的寝室人际关系带来改变。

  • 标签: 心理学 绘画分析 寝室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结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护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护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骨折均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活动较好,颈干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主钉及防旋钉切割穿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83.3%。结论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今后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动力髋螺钉(DHS) 防旋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肺心病以及肺脑患者脑循环动力学(CAV)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阻肺、肺心病、肺脑例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CAV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员6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观察指标。结果其观察组患者的CAV存在异常变化,其异常变化伴随病情的加深而加重,并伴随病情的缓解而出现好转。结论采用CVA对慢阻肺、肺心病、肺脑例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评价。

  • 标签: 慢阻肺 肺心病 肺性脑病 循环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县级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管理措施。方法在“医改”的机遇期,医院如何调整与改革、科学定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院运行机制步入良性循环,提高社会效益和强化经营管理。结果机制创新、理念创新、绩效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使医院成为“区域品牌医疗服务中心”。结论县级医院要加强经营管理,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解决内、外部环境中影响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县级医院 经营管理 模式 探讨 社会效益
  • 简介:摘要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婴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县近几年来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关财政经费补助政策和资金管理及划拔办法,并通过强化各部门职能,加强出生缺陷体系建设及强化考评工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等,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

  • 标签: 出生缺陷 综合防治 模式
  • 简介:摘要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对肺结核病人进行规范的治疗与管理,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百万人口丘林农业大县,疾控机构技术人员又严重不足,对所辖各乡(镇)每1~2个月督导1次,每次要对目前有免费治疗患者的各村进行督导,对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至少访视2次,其中强化期1次2,非常困难。2009年以来,我们在对病人访视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探索总结出“集中访视”工作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集中访视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难。检验科必须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管理办法,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等,才能持续发展。结论检验科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有利于检验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检验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检验科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癌症是目前夺取人类生命的首要疾病。近年来,癌症患者日趋增多,告知与不告知患癌患者坏消息在我国已成为一直谈论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医护人员更多关注的是患者躯体症状缓解,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需求和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我国的医护人员通常选择不告知患者病情,其主要障碍在于家属拒绝告知,因为患者家属担心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伤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其生存期,极力要求隐瞒病情真相。其实告知患癌患者坏消息在癌症临床治疗中是很有必要的。现在针对告知坏消息有两种沟通告知模式美国的SPIKES模式和日本的SHARE模式。对比二者各方面后发现日本的SHARE模式更适合于中国对癌症患者坏消息的告知,并能对中国的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所提高,还能较好的改善中国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

  • 标签: 癌症 坏消息 SPIKES模式 SHARE模式
  • 简介: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血液检测模式的采取和血液检测结果的最终判定情况,将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质量与安全性。为此,选择一种正确且科学的血液检测模式,确保血液检测的安全性,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此,文章就血站中两种常见的血液检测模式加以分析。

  • 标签: 血站 血液检测 血液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行循证护理干预治疗的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治疗后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低血压与肌肉痉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中出现失衡综合征57次,低血压137次,肌肉痉挛52次,发生率合计为25.03%,对照组透析中出现失衡综合征101次,低血压235次,肌肉痉挛98次,发生率合计占44.06%,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血液透析中出现失衡综合征、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情况的发生次数,使患者顺利、安全的完成整个透析过程,提高透析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循证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新的护考形势的变化,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急需进行优化。以此,改变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培养更多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刻不容缓。

  • 标签: 高职护理 培养模式 现状 改革
  • 简介:摘要个案管理是为有着多种需求却无法有效利用资源的服务对象提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烧伤患者遭遇突发的灾害事故后通常会产生不同于其他病种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烧伤患者的特殊需要及与个案管理适用性的关联,认为个案管理服务在烧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协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顺利重返社会。

  • 标签: 个案管理 烧伤康复 重返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初产妇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组产妇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两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产妇分娩结局,缓解了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胎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对孕妇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4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A采取L2-L3穿刺方式,B组采取L3-L4穿刺方式,监测两组产妇在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并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结果两组产妇术中无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心脏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生儿母乳喂养良好;麻醉后5、10、20、30min两组SBP、DBP、HR、SPO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L2-L3或L3-L4穿刺方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对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和其安全性上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实际效果。方法2013年4月我院急诊科对护理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排班模式、护理人员权责等方面的调整,对比调整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在调整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和调整前,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组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