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20例患者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MIP等三维软件图像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的长度,内倾斜及前倾角度。结果20例患者40侧茎均清晰显示,8例为双侧茎过长,12例为单侧茎过长;茎方位角异常(内倾角及前倾角)23侧,正常者24侧。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茎结构、走行,并且准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是诊断茎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耳炎根治术围术期中运用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被确诊为中耳炎且行中耳炎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组,每组50人,前者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最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的98.0%高于对照组的80.0%,且P<0.05;在围术期舒适度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得分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结论在中耳炎根治术中科学运用围术期舒适护理措施,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围术期 舒适护理 护理干预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术前因素。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改良根治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有,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药物过敏史,吸烟史,中耳炎类型,鼻咽部炎症情况以及致病菌等8个可能会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因素。结果80例中耳炎患者中,手术前有烟史,骨疡型中耳炎以及致病菌是真菌的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的发生率分别为,显著高于手术前无烟史,表皮样瘤型中耳炎以及致病菌是常见细菌的中耳炎患者。(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骨疡型中耳炎,真菌感染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可能性比较大。吸烟,骨疡型中耳炎,真菌感染是影响慢性中耳炎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术前因素。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改良乳突根治术 不干耳 术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填塞术联合开放式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24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依照就诊时间的不同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开放式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填塞术联合开放式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填塞术联合开放式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填塞术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02月行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的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手术治疗后干耳率与听力提高情况。结果18例患者外耳道及腔上皮化良好,干耳率达到90%,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两月下裂隙状穿孔,1例患者术后两月鼓膜穿孔伴感染;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采用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清除病灶,术后干耳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胆脂瘤中耳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开放式改良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平行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撷取的6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通过开放式改良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接受开放式改良根治+鼓室成形术+综合护理,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开放式乳突改良根治 鼓室成形术 慢性脓性中耳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缺患者采取催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所接收的300例产后缺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150例。单一组仅采取催汤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治疗前后的乳汁分泌量。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144例(96.00%)显著高于单一组98例(65.33%),两组治疗前的乳汁分泌量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汁分泌量(637.85±131.32)ml显著高于单一组(411.52±120.01)ml,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产后缺患者采取催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泌量。

  • 标签: 催乳汤 穴位按摩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肱骨髁上欧洲人多发,我国较少见,自1991年来全国约30余例报道,尤其基层医院对该病认识更少,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在医院进修期间遇到一例因肘关节外伤附带发现的肱骨髁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上突 喙状突 骨软骨瘤 软骨帽 干骺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辩证治疗产后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产后缺病住院患者200例,给予辩证治疗,比较各型的疗效。结果200例产后缺患者,其中痊愈108例,占54%;显效62例,占31%;有效24例,占12%;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为97.00%。不同分型的缺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缺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增加了产妇泌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产后缺乳,辩证治疗,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热毒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缺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缺患者13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护理干预)各66例,对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开始泌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就2周内成功喂养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87.88%vs56.06%;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vs71.21%;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缺乳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产后缺乳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小儿磨牙大面积缺损后,利于预成冠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42例小儿乳牙龋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树脂充填后预成冠修复,对照组则采用树脂充填治疗。分别对两组磨牙治疗后的6个月,一年,2年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0,一年的脱落率为4.76%,2年的脱落率为9.52%,对照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4.76%,一年的脱落率为19%,2年的脱落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磨牙大面积龋坏时,预成冠的修复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磨牙 预成冠 树脂 临床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治疗主法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3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经治疗治愈17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一个慢性、渐进性加重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并延缓其发展进程。

  • 标签: 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 治疗
  • 简介:摘要产后缺是产后妇女常见疾病,中医治疗产后缺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疗效明确,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加深对产后缺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目前产后缺的诊疗状况及存在问题,充分发掘中医药的重大作用,以期寻找更优化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产后缺乳 中医疗法 针灸 推拿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膏及他扎罗汀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本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8例,利用糠酸莫米松膏,观察组38例,选择糠酸莫米松膏联合他扎罗汀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76.32%;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5.26%,对照组21.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10.53%。结论糠酸莫米松膏、他扎罗汀膏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治疗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糠酸莫米松乳膏 他扎罗汀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留部分钩的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法。方法将84例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留部分钩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为78.6%,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26.2%)。结论保留部分钩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与经典的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鼻窦手术 保留部分钩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