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包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病,此病属高原牧区常见病,主要通过饲养动物(犬或猫)及牛、羊为媒介传染给人,严重威胁牧区人民健康。

  • 标签: 肝包虫病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包病是人畜共患寄生疾病,开展包病预防工作非常必要,下面本文针对包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诊断治疗方式简单加以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从而为开展包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包虫病 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咬性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单纯性痒疹,是由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常由蚊、隐翅、跳蚤、螨虫、毛虫、蜜蜂及其他昆虫。炎炎夏日,族猖獗,虽然大家是老熟人,可下“口”却丝毫不留情面,有的害我们奇痒无比,更卑鄙的是还有会下“毒”的。探讨夏季防虫及处理方法。

  • 标签: 昆虫 皮炎 防治措施
  • 简介:新闻记者每天都在和不同采访对象打交道,如何从这些采访对象中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事实,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新闻记者应学会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及应对措施,并运用这些来指导实践,这样新闻采访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新闻采访 采访对象心理 应对措施 心理战 新闻 采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方法予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病例要求的100例肝包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关注其临床症状等相关患病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总结肝包病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治疗组50例肝包病患者43例康复,7例失败,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医改不断向前推进中,我国护理学界对健康教育的关注与探讨越来越深入,充分表明健康教育在临床一线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从思想和心理上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配合度,从而达到护患有效配合的目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肝包虫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收到西南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准备去报名了。高考数学正常发挥,45分,还好英语和语文发挥得特别另类,才可以勉强进西南科大。专业虽然不是第一志愿.但是打死我也不愿复读了。如果每天叫你面对150分总分却老是只有40多的数学卷子.你也会郁闷的。并且有人说明年会加考很多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噩耗。谁叫我家遗传不好?有时老妈揭老爸的底,说他小时候经常得0分的,真是感到丢脸.但不幸的是历史又重演了。

  • 标签: 数学 西南科技大学 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4(41.18%)例,显效15(44.12%)例,有效2(5.88%)例,无效3(8.82%)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痊愈9(26.47%)例,显效11(32.35%)例,有效6(17.65%)例,无效8(23.33%)例,总有效率为76.67%。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1(2.94%)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瘙痒2(5.88%)例,色素沉着1(2.94%)例,烧灼感2(5.8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2%,经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可有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 湿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常见寄生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8例寄生病患儿,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观察患儿患病的各种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小儿常见寄生病为蛔虫病、猪绦虫病、钩虫病等,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结论在临床上??可见多种小儿寄生病,适当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尽早使患儿康复,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小儿寄生虫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继发卡氏肺孢子肺炎(PCP)的诊断治疗及PCP的发生与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2007年2月诊断的34例PCP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患者中有发热、咳嗽、有呼吸困难、间断性咳嗽少痰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00%、76.5%、85.3%、66.5%;血氧饱和度52%~86%;胸片呈间质样改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D4+细胞极度减少(平均27/mm3);复方新诺明(SMZco)治疗反应良好且安全。结论34例艾滋病病人发生PCP时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艾滋病继发PCP的特异性诊断是病原体检查,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影像网状改变、血氧饱和度降低、LDH升高及SMZco治疗有效也可以明确诊断PCP。

  • 标签: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弓形感染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1例健康对照者弓形血清IgG,IgM,CAg。结果弓形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形感染是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之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弓形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岳池县花园镇经济条件相同、人员结构相当、空间距离相隔较远的花朝门、马家井村两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观察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加强宣传力度,观察时间为2013年9月—2016年9月,观察期3年。期满后分别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在村选择14~55岁各200位村民开展肠道寄生病防治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肠道寄生病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改变情况,并对两个村的3岁以上居民进行肠道寄生病感染率调查(对照组703例,观察组709例),评估两组居民肠道寄生病感染率情况及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村民肠道寄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0%(190/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146/200);观察组村民寄生病防治行为形成率为94.50%(18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0%(143/200);观察组肠道寄生病总体感染率为11.85%(84/7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125/703),两组比较,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能够提高农村居民肠道寄生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变,有效地预防肠道寄生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肠道寄生虫病 防治效果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丹巴县内包病患病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各级领导及部门的重视,在展开疾病调查活动的同时,专业防治工作也已展开。文章以丹巴县作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县内包病的发生情况、流行信息等,再以此为基础制定防治措施,并且展开专业防治工作,旨在提升疾病防治工作效率,并为其他地区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建议。

  • 标签: 丹巴县 疾控预防中心 包虫病 专业调查 防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包围手术期护理环节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价值评价。方法选择60例肝包围手术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干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形式展开治疗。并对两组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排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肝包围手术期护理环节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与推广。

  • 标签: 肝包虫围手术期 护理环节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价值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天门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慢性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 标签: 死因 监测 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弓形感染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弓形血清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与健康对照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63)。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弓形感染间无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弓形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枯中毒肺损害MSCT表现。方法对草枯中毒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草枯中毒肺部影像表现与检查时间、中毒剂量相关。27例出现了磨玻璃征、部分患者肺外周出现肺实变,肺气肿及胸水;晚期肺间质纤维化是主要特征。剂量小时肺部损害轻,剂量大时肺部损害重。结论草枯中毒肺部损害具有明确的影像特征,对判断肺损害、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损伤 百草枯中毒 MSCT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普查方式了解新疆额敏县绵羊感染肝囊型包病情况。方法2014年7月在额敏县采用现患筛查方法,以肝包病超声声像图征象为诊断标准,现场调查绵羊肝囊型包患病情况。以羊齿龄分组,分别计算不同齿龄羊肝囊型包病感染率,并分析齿龄与感染率问的相关关系。结果额敏县共超声筛查742只绵羊,其中220只有钙化型肝囊型包和54只有非钙化型肝囊型包病灶,其中两只经宰杀证实为肝内多发单囊型包病灶。羊群肝囊型包病总感染率为36.9(274/742)。非钙化型肝囊型包病总感染率为7.3%(54/742),其中1~、2~、3~、4~、5~、>6岁齿龄感染率分别为1.2%(2/162)、1.4%(2/148)、14.0%(16/114)、10.0%(18/180)、15.6%(14/90)和4.2%(2/48);钙化型肝囊型包病总感染率为29.6%(220/742),各齿龄感染率分别为9.9%(16/162)、16.2%(24/148)、31.6%(36/114)、47.8%(86/180)、42.2%(38/90)和41.7%(20/48)。以羊齿龄为自变量,肝囊型包病感染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5);说明羊囊型肝包病其感染率随齿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结论新疆额敏县属肝囊型包病的高流行区,绵羊肝囊型包病感染从羊幼龄开始出现,3~4岁齿龄呈高发状态,幼龄羊应为预防绵羊肝囊型包病的重点。

  • 标签: 肝囊型包虫病 绵羊 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