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IA病因为动脉及动脉壁赘生物坏死,腹压、血压波动,血液粘度、成份的改变异常、血栓脱落梗塞、血管狭窄。病机为微血栓、血管痉挛、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各种瘫痪,失语失写失谈,大脑半球、脑干延髓症状;各种运动障碍和困难,锥体束症,严重者呼吸困难。MRI、MRA、CT可发现病灶,脑多谱勒和脑、颈动脉血管造影可发现病灶。简明诊断鉴别见正文,并作治疗预后和预测、预防的简述。请同道指正和供同道临床参考。

  • 标签: TIA 病因 病机 诊断/鉴别 预测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塞通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符合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塞通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可有效改善TIA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塞通 阿司匹林 TIA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5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为结核性胸腔积液33例(58.93%),癌性胸腔积液9例(16.07%),类肺炎性胸腔积液7例(12.50%),心功能不全4例(7.14%),结缔组织病2例(3.57%),不明原因性1例(1.79%)。结论结核和癌性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应该尽早的明确病因,为病人的治疗争取时间。

  • 标签: 胸腔积液 病因诊断 症状及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6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6例产后出血患者中,20~29岁33例,30~39岁20例,40~3例;孕周<30周5例,30~34周29例,35~39周17例,40周~5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18例;顺产27例,平均出血量为(574±326)ml,难产29例,平均出血量为(810±4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8,P<0.05);子宫收缩乏力32例(57.14%),胎盘因素15例(26.79%),其他因素9例(16.07%);2例转上级医院。结论加强产前保健、产中密切观察与产后积极处理,是防止产妇出血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降纤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TIA的疗效。

  • 标签: TIA 疏血通 降纤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的56例甲状腺肿瘤,其中良性肿瘤患者26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全部经手术病理的证实,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的常规检查,观察回声、周边声晕、微小钙化、淋巴转移、数量、形态、血流分布、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在56例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中,边界的回声、血流信号、血流指数、微小钙化、周边声晕等一些分析是鉴别肿物良性、恶性的重要的依据,从诊断结果看恶性肿物形态很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也不均匀,而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来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而良性的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仅有少量的血流信号或者无血流信号,且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血流指数、微小钙化、周边声晕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能够为诊断提供比较有利的证据,并且对于分析恶性、良性的肿物的判断能够提供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部位肺结核误诊的原因。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介入活检和临床确诊的被x线、CT、MRI误诊的不同部位肺结核病56例,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肺结核影像学误诊为18.6%。误诊病种以肺炎和炎性假瘤最多达45例,其次为肺癌,少见病例为膈疝、不典型包裹性积液。误诊原因观察分析欠准确14例病灶形态不典型或属少见病20例;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不合理l0例;不注意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资料l2例。结论传统X线和现代检查手段相结合,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影像诊断率。

  • 标签: 肺结核影像学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经磁共振、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腰痛32例,胸痛10例,四肢疼痛6例,贫血50例。找到原发灶50例,不明病灶6例。结论骨髓转移癌常伴有胸腰部位疼痛、贫血。骨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病灶是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对骨痛、贫血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骨髓转移癌 骨痛 贫血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脑卒中逐渐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致死和致残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又是其中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复发率、早期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本文将对缺血性脑卒中常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特征,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双嘧达莫、替格瑞洛等进行综述。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诊断,查找患者病因,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2例TIA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控制38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91.9%。结论根据TI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疾病的复发,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动脉彩超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进行连续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了解颈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7天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ABCD2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x2=-4.844,P<0.05)。高ABCD2评分组及7天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明显增加(x2=-6.173,P<0.05)。结论颈部动脉彩超检查及ABCD2评分有助于对TIA患者早期脑梗死的预测及指导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部动脉彩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X线诊断小儿肺炎的要点,总结经验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间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特征与要点。结果56例患儿经X线检查及其他相关性检查后均确诊为小儿肺炎,经过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总结了应用X线诊断的特征与要点;应用X线诊断小儿肺炎具有显著的效果,准确性高,便捷快速,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小儿肺炎 X线 要点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56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01月~2014年06月入院治疗的56例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经过我院规范治疗和积极康复护理后,显效35例,约占62%,有效19例,约占3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和提升1。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8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性治疗及护理;乙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措施、临床疗效及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颈椎牵引治疗、手法按摩及功能锻炼的方法等;甲组的总有效率96.42%,显著高于乙组患者总有效率78.57%,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颈椎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病 康复 护理措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牙隐裂患者采用降低咬\牙合、树脂填充、根管治疗后结合全冠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成功44例(78.57%),改善9例(16.07%),失败3例(5.36%)。结论对隐裂牙早期诊断,采用调磨充填,全冠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牙隐裂 调磨充填 全冠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室2011年以来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56例葡萄胎患者的超声诊断情况,总结声像图特异性改变和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本组均为我室就诊的患者;用德国产PHILIPIU22型超声波诊断仪;探头频率5Hz。适度充盈膀胱行超声检查。确诊为葡萄胎者,于二次

  • 标签: B 葡萄胎 水泡状胎块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左心衰急诊救治情况。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的56例急性左心衰急诊救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症状缓解49例,症状缓解时间最短35min,最长15h,平均(68±7.4)min,完全缓解在90min-33h之间,平均(128±17.6)min,总有效率为87.5%,另外7例因为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12.5%.死亡原因有多器官衰竭,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结论临床对急性左心衰急诊救治要及时积极有效,吸氧、利尿、镇静、强心和扩血管等急救措施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诊救治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