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的仪器为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对它的日常工作进行比对研究。结果通过以上的比对研究,总结出一些操作程序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结论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需要把握全程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如何一个过失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 标签: 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程质量控制 比对研究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控制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常工作对比研究。结果总结出全程质量控制的若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结论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操作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进行盆腔CT检查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固定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分别进行CT扫描,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自动管电流扫描相比固定管电流扫描,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距,而其辐射剂量有较大程度降低。结论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进行盆腔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大大降低患者盆腔所受电离辐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方法总结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经验。结果查找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工作中出现质量控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结论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工作中,对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的检验结果都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自动分析 生物化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医药学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快速加深,“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在很多医院都得到体现,但是,很多数据还是要通过手动采集和识别,然后交给计算机运作的,计算机作为一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药学领域的工作效率但并不能减少差错。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在数据手工采集和识别以及存储过程中所引入的差错,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本文将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和发展,以期改善药剂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提高药剂科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 RFID技术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在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耐药性强,各种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是一项涉及全体医院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无菌观念,严格、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隔离技术,借助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预防感染传播,保护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卫生资源大量浪费。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严格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这些均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并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该思想重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并掌握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以避免医院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物证DNA自动化检验技术体系的运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本实验室日常积累的各类案件中的生物检材500份,分别采用工作站-Chelex法和手工-Chelex法对500份生物检材进行DNA提取、PCR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其STR分型,并进行比较测验,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成功率以及检测时间。结果工作站-Chelex法检测生物检材相较于手工-Chelex法,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NA自动化检验技术体系运用到法医物证检测中,可获得满意的STR分型结果,显著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检案的工作效率和鉴定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法医物证 DNA自动化检验技术体系 运用研究
  • 简介:摘要食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应严格从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从样品抽取、制备、校准仪器设备、配制试剂、选择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环境、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及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等几方面,确保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 标签: 食品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全自动血液分离机(G4)制备的洗涤红细胞(MAP)的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G4制备洗涤红细胞(MAP),并从原料血的制备与选择、接驳点的位置、上机的操作方法、洗涤次数、乳糜血的制备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洗涤红细胞(MAP)的质量进行探讨。结果保持冷链制备优质的原料血,选用保存期﹤14d的库存血,选择合适的接驳点,正确掌握上机操作手法,选择合适的洗涤次数,提高乳糜血液的洗涤质量,洗涤红细胞(MAP)质量得到提高。结论以上方法是提高G4制备洗涤红细胞(MAP)的关键控制环节。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G4 洗涤红细胞(MAP) 制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中常见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部各科室所出现的病理技术工作问题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各类病理技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展开详细统计。结果100例病理技术问题当中,13例问题存在于申请单与病理标本的接收方面,所占比例为13.00%;61例问题存在于切片处理方面,所占比例为61.00%;26例问题存在于HE染色不当方面,所占比例为26.00%。切片处理方面存在的病理技术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各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水平,需要针对以上各项问题,做好包括完善制度、规范切片流程、控制试剂处理程序、完善HE染色在内的各项针对性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为医院的建设以及科室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问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珍珠降压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技术,并增加组方中天麻和槐米的的薄层鉴别。结果增加组方中天麻及槐米的薄层鉴别,具有专属性。结论珍珠降压胶囊在原来以黄芩苷为组方质量鉴定的基础上,增加组方中天麻素、芦丁的成分鉴定,提高了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珍珠降压胶囊 质量标准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损伤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3.95%(3/76),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3±4.5)d,骨折均一期愈合94.74%(72/76),延迟愈合5.26%(4/76);骨折愈合平均(3.5±0.6)个月,优良率为90.79%(69/76)。结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损伤控制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组凝血状态不同的标本在全自动和半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以评价仪器及其应用试剂的优劣。方法通过对25例健康人员、20例待产妇、16例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3例肝硬化患者,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后,使用德国美创MC-4000(半自动血凝仪)和日本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PT、APTT、FIB。在上述两种不同仪器测定结果之后,对比观察每一组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仪器检测健康人员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不同仪器检测待产妇、肾病患者、肝病患者的结果差异较大,结果不具可比性。结论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半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

  • 标签: 血凝仪 凝血酶原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不同监测平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行肺动脉扫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运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分别在肺动脉主干、右心房、上腔静脉作为监测平面进行扫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CT值B组最高,A组最低,各组经比较均(P<0.05)。三组中B组的成功率最高。结论监测设在右心房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效果最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动脉 自动跟踪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技术(AF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存在及其范围。方法23个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造影前2天内采用二维斑点成像生成的牛眼图评估心肌梗死情况,同时采用17节段目测法给予打分,最后三者给予比较。结论牛眼图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和程度,并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较接近,准确性及检查时间均优于目测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医院质量控制中IP形成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利用IP的平台技术来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第一,实时自动监控预警判断和现场纠偏纠错的事前控制交互平台;第二,约定俗成规范化的信息传递交换平台;通过IP的设计,列举了医院质量控制中IP技术,在电子病历和信息传递交换中的应用。

  • 标签: 医院质量控制 信息化模板(IP)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多发伤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严重多发伤患者23例,进行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另选择同期入涉及四肢骨折的一般多发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照,对其临床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多发伤死亡3例,死亡率,死亡组创伤严重评分43-50分;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多发伤组患者复苏期的凝血功能、pH、体温与一般多发伤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多发伤病人合理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治疗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生物医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止血与血栓的理论性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临床医学中止血和血栓的检测手段日益朝着自动化与先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针对近年来自动凝血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简述。

  • 标签: 自动凝血 现状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79例报病危患者放弃治疗,主动要求出院的原因分析,了解在病危患者放弃治疗与医疗、护理相关的因素,跟踪找出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方法跟踪我院近三年报病危后患者自动出院的病例,通过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出院时的谈话记录等方法,分析病危患者自动出院的原因、疾病转归。结果自动出院患者的原因包括病情因素、医疗技术、护理水平、医院环境、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开展相关质量管理干预,提升医疗护理质量,让临终患者享受高质量的临终护理,有尊严的离开;让有可能治愈或好转的患者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病危患者 自动出院 原因分析